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ㄉㄧㄥˋ ㄈㄥ ㄆㄛ · ㄙㄢ ㄩㄝˋ ㄑㄧ ㄖˋ

定風波·三月七日

朝代:宋代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英譯

更多

作者:佚名
Calming the Waves
Su Shi
Listen not to the rain beating against the trees.
Why don't you slowly walk and chant at ease?
Better than a saddle I like sandals and cane.
I'd fain,
In a straw cloak, spend my life in mist and rain.
Drunken, I am sobered by the vernal wi...

譯文及註釋

更多

作者:佚名
譯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着,一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麼可怕的?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吧,對我來說,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註釋
⑴定風波:詞牌名。
⑵沙湖:在今湖北黃...

煮酒論詩詞

更多


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爲蘇軾貶謫黃州後的第三年。首句“莫聽”二字,是曠達語,從詞中隱約可知,當時雨勢甚大,而作者不僅不在意雨水打溼衣裳,甚至連雨聲都可以充耳不聞,這顯示出蘇軾不滯於外物的高人境界。下句“何妨吟嘯且徐行”更進一步,詞人在雨中歌唱呼嘯,放慢了前行的速度。“何妨”二字輕鬆詼諧,顯然,他感受到的並不是身體被淋的不適,而是一種無拘無束的自由。“竹杖芒鞋輕勝馬...

中心思想

更多

作者:佚名
此詞作於蘇軾黃州之貶後的第三個春天。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它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於簡樸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警,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

寫作背景

更多

作者:佚名
元豐五年三月五日,作者去沙湖看田歸途遇雨後所作。三月七日,忽逢大雨,因爲作者和同行的人都沒有帶雨具,同行之人皆覺狼狽。雨過天晴,作者聯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加上遇見的大雨,寫下了這一首千古流傳的《定風波》。從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豁達與樂觀。

評價

更多

作者:佚名
讀罷全詞,令人心情振奮,心境豁然,心靈淨化。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在讀者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從心理學“白日夢”的角度看,此詞實際是作者描繪的一個淡泊從容、曠達超脫的白日夢,在多個方面都非常符合白日夢的特徵。
第一,心情符合白日夢之條件——鬱悶不爽。
寫此詞前三年,即公元1079年,作者因被誣作詩“謗訕朝廷”遭御史彈劾,被捕入獄,後又被貶爲黃州團練副使,宦海沉浮,經歷坎坷,理想不竟,抱負未果,使作者幾年來一直鬱郁不得志,思想上陷入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之中,心情煩悶。
第二,意境符合白日夢之真諦——寧靜自由。
作者對現實的官場險惡生活非...

賞析

更多

作者:佚名
蘇軾黃州之貶後的第三個春天。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髮。
“竹杖芒鞋輕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衝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鬆、喜悅和豪邁之情。“一蓑煙雨任...

詞人故事

更多
        治平二年(1065),蘇軾被任命爲登聞鼓院院判。當時在位的皇帝宋英宗趙曙久聞蘇軾的才名,就想將蘇軾破格招入翰林院。宰相韓琦卻勸英宗說:“蘇軾是難得的人才,將來必定是天下聞名的賢臣。但是提拔人才也要按照國家的制度進行,不能驟然間將其提拔到太高的位置,其人很容易爲這種提拔所拖累。”英宗有些猶豫,就問道:“那不讓他當翰林學士,當個翰林修注總可以了吧?”韓琦還是以提拔人才要有步驟來規勸,英宗只好妥協,蘇軾最終只是被提拔進了低翰林院一級的直史官。蘇軾聽說了這件事,不但沒有忌恨韓琦,反而登門拜訪,稱韓琦是標準...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49024

蘇軾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蘇軾其他詩詞更多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