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軼聞傳說:天下事非一傢俬議

作者:佚名 程顥在京任御史期間,恰逢宋神宗安排王安石在全國推行“熙寧變法”。“熙寧變法”一經鋪開,便立刻激起衆多士大夫的反對。 在北宋士大夫之間,即使是反對變法者,反對的程度和態度也不盡相同。翰林學士、右諫議大夫司馬光、翰林學士範鎮、御史中丞呂公著等人對新法明確表示反對,其中司馬光最爲激烈,他曾對宋神宗說:“臣之於王安石,猶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時。”司馬光對王安石,真是勢同水火,不共戴天。而程顥作爲反對者陣營中的一員,態度上卻溫柔敦厚多了。王安石作爲朝中炙手可熱的人物,也對程顥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尊敬,儘管王比程還年長十一歲。王安石與大臣們討論變法事宜,大家思想上不通,王安石聲色俱厲,暴跳如雷,就要摘人家的官帽。恰巧程顥受命前來議事,聽後不慌不忙地勸王安石道:“天下事非一傢俬議,願平氣以聽。”如果是其他人,王安石又要大發雷霆了,但見是程顥,所以“安石爲之愧屈”。 程顥說話做事,有理有節,不動真氣,但他反對變法的態度卻是一貫的,絲毫沒有改變。他任御史期間,多次上書宋神宗,指出不可變法的理由。見勸說無效,便最後說了一句:“自古興治立事,未有中外人情交謂不可而能有成者。”意思是反對者太多,總有反對的理由,天下沒有反對者過多而能成功的改革,他以支持和反對改革人數的多寡來預測改革的成敗,這倒與當時其他士大夫以王安石的長相批評他、以王安石的品格貶低他有所不同,不過程顥這一反對的理由,最終也確實一語成讖。 變法的對錯、長短、好壞姑且不論,程顥在變法中的表現的確溫柔敦厚,頗見君子之風,無怪乎剛烈火爆如王安石者,都對他如此尊敬。
程顥(1032-1085), 北宋哲學家、教育家、北宋理學的奠基者。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洛陽(今屬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監察御史裏行。反對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的命題,認爲“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便須“以誠敬存之”(同上)。倡導“傳心”說。承認“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 程顥學說在理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後來爲朱熹所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其親撰及後人集其言論所編的著述書籍,收入《二程全書》。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