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ㄗㄨㄥˋ ㄐㄩㄣ ㄒㄧㄥˊ

從軍行

朝代:唐代

原文: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譯文及註釋

更多

作者:佚名
譯文
邊塞的報警烽火傳到了長安,
壯士的心懷哪能夠平靜。
朝廷的將帥剛出了宮門,
身着鐵甲的騎士就直搗據點。
雪攪昏天軍旗褪了彩色,
風狂刮的聲音裹着鼓聲。
我寧作百夫長衝鋒陷陣,
也不耐守筆硯做個書生。
註釋
1.從軍行:爲樂府《相和歌·平調曲》舊題,多寫軍旅生活。
2.烽火:古代邊防告急的煙火。
3.西京:長安。
4.牙璋:古代發兵所用之兵符,分爲兩塊,相合處呈牙狀,朝廷和主帥各執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將帥
5....

鑑賞

更多

作者:佚名
這首詩借用樂府舊題“從軍行”,描寫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鬥的全過程。僅僅四十個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又渲染了環境氣氛,筆力極其雄勁。
首聯寫邊報傳來,激起了志士的愛國熱情。詩人並不直接說明軍情緊急,卻說“烽火照西京”,通過“烽火”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軍情的緊急表現出來了。一個“照”字渲染了緊張氣氛。用誇張的手法寫外患嚴重,情勢危急,生動傳神的把戰事緊急的軍情傳遞給讀者,並引出下文。“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不願再把青春年華消磨在筆硯之間。一個“自”字,表現了書生那種由衷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

創作背景

更多

作者:佚名
唐高宗調露、永隆年間(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擾甘肅一帶,唐禮部尚書裴行儉奉命出師征討。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認爲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輕文,只有武官得寵,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詩以發泄牢騷。
參考資料:
1、
張燕瑾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26-27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2753

楊炯

楊炯     楊炯(650年-692年),漢族,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詩人,初唐四傑之一。顯慶六年(公元661年),年僅11歲的楊炯被舉爲神童,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及第,授校書郎。後又任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爲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年),任教於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692年)秋後改任盈川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卒於任所。因此後人稱他爲“楊盈川”。

楊炯其他詩詞更多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