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爲人處世

作者:佚名 何景明爲官清廉,作爲皇帝的欽差大臣,出使滇南歸來,不取地方官吏貢獻一金一物。就任陝西還裏時,《明史》也明確記載:"官囊不滿三十金。"這在"一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封建社會的官場中,的確是難能可貴。他立身能主持正義,寧折不阿。宦官劉瑾竊權亂政,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何景明毅然上書給吏部尚書許進,勸其申張正義,抑制劉瑾弄權,語極激烈。劉瑾得知後趁機打擊報復,革職上告諸官。何景明棄官回鄉,雖被追削官職,仍不屈服。正德六年(1311年)劉瑾敗死,何景明覆官上任後,依然"志操耿介"。當文壇盟友李夢陽受迫害關江西牢獄時,衆臣不敢秉公直言,惟何景明冒險上書吏部,救出李夢陽。正德年間朝政腐敗日重,皇帝收宦官爲義子,養佛僧於內廷,不理朝政。何景明上疏指責:"義子不當蓄;邊軍不當留;番僧不當寵;宦官不當任。"在進職吏部員外郎時,大宦官錢寧拿一古畫想請何景明題字,何景明說"毋污人手",空留多年,終不給寫一字。他熱愛自己的家鄉--信陽,在短暫的一生中,寫了380首歌頌家鄉的山水詩,反映了他對故鄉的眷戀之情。《明史》記載:"景明志操耿介,尚節義,鄙榮利,與(李)夢陽並有國士風"。 何景明謙恭好學,從不以才凌人。19歲中進士後,在京與李夢陽等人合力倡導改革文風,以"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相號召,反對臺閣體,天下文士翕然從風,遂成爲明代文壇"前七子"(其他6人:李夢陽、徐楨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四大家"(其他三人:李夢陽、徐楨卿、邊貢)的首領,併成爲"後七子"的開山人物。傳世著作有《大復集》38卷,《雍大記》30卷,《大復集》二卷,《何景明詩集》26卷及《何子雜言》、《學約》等十多種。在明代詩歌集的《明詩別裁》中就選了何氏的48首,爲全集之冠。400多年來,《大復集》翻刻版本就有二十多種。河南巡撫蔡汝楠曾爲他在汝南天中山下立祠並親撰碑文。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爲何景明、李白杜甫高適、李夢陽而立。何景明著作多收入《四庫全書》,而《四庫全書》又被翻譯成許多外國文字,因而,何景明在國外也有一定的影響。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山人,信陽溮河區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宦官劉瑾擅權,何景明謝病歸。劉瑾誅,官復原職。官至陝西提學副使。爲“前七子”之一,與李夢陽並稱文壇領袖。其詩取法漢唐,一些詩作頗有現實內容。有《大復集》。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