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苦戰東南

作者:佚名 端宗繼位 德祐二年(公元前1276)五月初一,益王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爲端宗。廣王晉封爲衛王。江萬載仍按謝道清囑令暗中攝行軍中事,少壯抗元派文天祥擔任樞密使兼都督諸路軍馬。南宋末期抗元明暗兩統帥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匯合,南宋形勢大爲好轉。七月,文天祥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開督府,福建、廣東、江西的許多文臣武將、地方名士、勤王軍舊部紛紛前來投效,文天祥又派人到各地招兵籌餉,很快組成了一支督府軍,規模、聲勢比江西勤王軍大得多。但是,朝中大臣陳宜中、楊亮節、曾淵子不能同心同德對付敵人,成爲抗矇事行動的一大障礙。 景炎元年(1276)10月,暗中攝行軍中事的江萬載命文天祥出兵汀州(今福建長汀),不幸戰鬥失利。在蒙元的攻擊下,南劍州也落入敵手,行都福安(即福州)失去屏障。江萬載和丞相陳宜中、樞密副使張世傑緊急護送端宗和衛王登舟入海,以避兵鋒。福安府隨即陷落,南宋從此成爲海上的流亡政府。 贛南奏捷 景炎二年(1277)初,元寇進逼汀州,文天祥退卻到廣東梅州(今廣東梅州)。經過整頓,五月間又從梅州出發,打響了收復江西的戰役。在文天祥的領導下,江西的抗元軍事行動進行得如火如荼。各方義軍配合督府軍作戰,分別奪回會昌、雩都、興國,分寧、武寧、建昌三縣豪傑,以及臨川、洪州、袁州、瑞州的義兵都來請求督府節制。文天祥統一部署,揮師席捲贛南,佔領了大片土地。 兵敗被俘 景炎二年八月,蒙古鐵騎發起大規模的進攻。文天祥被宋庭外派南劍州開督府時,本來就是陳宜中、楊亮節張世傑排擠迫不得爾的事,爲保護南宋小朝廷和體恤老師江萬里家族滿門忠烈,死傷無數的慘況,拒絕了江萬載派部分江氏子弟協助其籌組訓練督府軍的好意,並奏請楊太后及宋端宗下旨讓江氏子弟去軍擇地隱居。因此,文天祥所募督府軍由於沒有作戰經驗和嚴格訓練,戰鬥力不強,在鐵騎猛烈的衝擊下,慘淡收場,文臣武將或犧牲,或歸降,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雖然文天祥受着國破家亡和妻離子散的巨大打擊,但沒有動搖其抗蒙意志。他帶兵入粵,在潮州、惠州一帶繼續抗蒙。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二十日,南宋抗元明線統帥文天祥不幸在五坡嶺被一支偷襲的蒙古鐵騎俘獲。他吞下二兩腦子(即龍腦)自殺守節,但藥力失效,未能殉國。 崖山決戰 在蒙元的猛烈攻勢下,南宋流亡政府竄逃到秀山(今廣東東莞虎門的虎頭山)。南宋抗元大本營暗線統帥——年逾70的江萬載爲救被颱風所刮落海的宋端宗殉國,十一歲的端宗也驚悸成疾,在州(今廣東湛江市)病逝。張世傑、陸秀夫江萬載次子江鉦立八歲的衛王繼位,又把行朝遷到新會縣南面大海中的山(廣東省地圖)。祥興二年(1279)二月初六日,宋軍視死如歸,對蒙古艦隊在海面上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海戰,最後張世傑統領的宋軍戰敗,陸秀夫揹負幼年皇帝蹈海殉國。 押送大都 崖山戰役後,文天祥被俘並押到廣州。張弘範對他說:“南宋滅亡,忠孝之事已盡,即使殺身成仁,又有誰把這事寫在國史?文丞相如願轉而效力大元,一定會受到重用。”文天祥回答道:“國亡不能救,作爲臣子,死有餘罪,怎能再懷二心?” 大元爲了使他投降,決定把他押送至元大都。在押送元大都途中,廬陵人王炎午張貼了數十張《生祭文丞相文》敦促文天祥捨身取義。文天祥一路上服毒,絕食,自謂“惟可死,不可生”。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文天祥在一種求死不得、欲逃又不能的狀態下抵達元大都燕京。 囚禁三年 文天祥從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抵達大都(一共花了五個月的時間縱斷中國大陸)。到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被殺,一共被囚禁了三年兩個月。在這段期間當中,他曾歷經絕食自殺失敗,所以從那時起他便端然自處,等待着被忽必烈處刑之日的來臨。元千方百計地對文天祥勸降、逼降、誘降,參與勸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誘的手段之毒、許諾的條件之優厚、等待的時間之長久,都超過了其它的宋臣。 原本是在元軍監視之下宿於旅舍,後來則被監禁於半地下之牢獄,並銬上手銬腳鏈。不論遭受到如何嚴酷之對待,文天祥仍舊不屈不撓。文天祥的態度始終如一,有時候手銬腳鏈會被取下。甚至連忽必烈大汗親自勸降都未能說服他。因此文天祥經受的考驗之嚴峻,其意志之堅定,是罕見的,從《正氣歌》的驚天地泣鬼神可以體現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文天祥於獄中寫下了《正氣歌》此處之“正氣”,並不單指之於國家的忠誠而已,更是人類所自豪之步向高貴正道的精神。 骨肉難圓 文天祥的妻子歐陽夫人和兩個女兒柳娘、環娘被蒙元政府俘虜後送到大都,蒙元政府想利用骨肉親情軟化文天祥。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當時在世的只剩此二女,年齡都是十四歲。文天 祥接到女兒的信,雖然痛斷肝腸,但仍然堅定地說:“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如此,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又寫詩道:“癡兒莫問今生計,還種來生未了因。”表示國既破,家亦不能全,因爲骨肉團聚就意味着變節投降。 利誘和親情都未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統治者又變換手法,用酷刑折磨他。他們給文天祥戴上木枷,關在一間潮溼寒冷的土牢裏。牢房空氣惡濁,臭穢不堪。文天祥每天吃不飽,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窮兇極惡的獄卒呼來喝去,過着地獄一般的生活。疾病纏身。由於他堅決不低頭,大元丞相孛羅威脅他說:“你要死,偏不讓你死,就是要監禁你!”文天祥毫不示弱:“我既不怕死,還怕什麼監禁!”在囚禁的孤寂歲月裏,他寫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民族主義詩篇。 封官誘降 至元十九年(洋歷1282年),忽必烈大汗問大臣們:“南方和北方的宰相,誰最賢能?” 羣臣奏稱:“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 忽必烈下了諭旨,擬授文天祥高官顯位。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積翁等寫信告訴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說:“管仲不死,功名顯於天下;天祥不死,遺臭於萬年。”王積翁見他如此決斷,不敢再勸。 不久,忽必烈又下令優待文天祥,給他上等飯食。文天祥請人轉告說:“我不吃官飯數年了。” 忽必烈召見文天祥,當面許他宰相、樞密使等高職,又被他嚴辭拒絕,並說:“但願一死!” 在抗元過程裏,文天祥對忠君與愛國二事處理得非常恰當。宋恭帝投降前,他起兵勤王;宋恭帝投降後,他沒有跟着投降,而是堅持“君降臣不降”。 後來,文天祥兵敗被囚,元朝又利用宋恭帝去勸他投降,他還是不從。在他看來,宋恭帝是君主,不幸而失去國家,值得同情。但當此之時,社稷爲重君爲輕,他決不能以忠君的行動去改變他忠於國家的信念。 參考資料: 1、 阿袁(即陳忠遠) .魯迅詩編年箋證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1 .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未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後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範俘虜,在獄中堅持鬥爭三年多,後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作品。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