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ㄓㄨㄤ ㄗ˙ ㄩˋ ㄏㄨㄟˋ ㄗ˙ ㄧㄡˊ ㄩˊ ㄏㄠˊ ㄌㄧㄤˊ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朝代:先秦

原文: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文言現象

更多
作者:佚名
一詞多義
固 :①固不知子(固然)
②子固非魚也 (本來)
之:①安知魚之樂 之:(的)
②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之:(代詞)
倒裝句(狀語後置)
原句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
改 莊子與惠子於濠梁之上游。
譯 莊子與惠子在濠梁上游玩。
判斷句
原句 是魚之樂也。
譯 這是魚的快樂。
原句 子固非魚也。
譯 你本來不是魚。
原句...

譯文及註釋

更多
作者:佚名
譯文
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鯈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閒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你又不是魚,哪裏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是快樂的呢?”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莊子說:“讓我們回到最初的話題,你開始問我‘你哪裏知道魚兒的快樂’的話,就說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纔來問我是從哪裏知道的。現在我告訴你,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註釋
1....

鑑賞

更多
作者:佚名
該文節選自《秋水》。
《秋水》是《莊子》中的又一長篇,用篇首的兩個字作爲篇名,中心是討論人應怎樣去認識外物。全篇由兩大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寫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談話,一問一答一氣呵成,構成本篇的主體。後一部分分別寫了六個寓言故事,每個寓言故事自成一體,各不關聯,跟前一部分海神與河神的對話也沒有任何結構關係上的聯繫,對全篇主題的表達幫助也不甚大,似有遊離之嫌。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輕鬆閒適,詩意盎然。一力辯,一巧辯;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讓人讀後會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惠子好辯,重分析。對於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度,重在知識的探討...

問題批判

更多
作者:佚名
近年來,也有哲學家對此表示懷疑。因爲莊子所說,只是自己的一種體驗,把體驗當成知識,固然表現了其超然的態度,但對認識卻大有不利,因爲認識與體驗是兩回事。嚴格來說,莊子並沒有從邏輯上反駁惠施,而是把邏輯引到了它夠不到的地方,即各人當下的內心體驗,而這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不足爲外人道的。不過,莊子既然運用了邏輯推理,就應該把它運用到底。假如我是惠施,就會繼續追問:你說你在濠上時知道了魚的快樂,但那是剛纔的你,而現在說話的當下你已經不再是剛纔的你了,你怎麼會知道剛纔的你知道魚之樂呢?比如我,我也不知道我剛纔怎麼知道你知道魚的快樂。面對這樣的詰難,我想莊子不會再說什麼,...

問題探究

更多
作者:佚名
1.莊子認爲“出遊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了他怎樣的心境?
答:莊子認爲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2.兩人辯論的結果且不論誰輸贏,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莊子與惠子思想、性格、氣質等方面的差異,分析兩人的性格 。
答: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事物持認知心態。對於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度,重在知識的探討。
莊子智辯,重觀賞,對事物持藝術心態。對於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度,將主觀的情意發揮到外物上而產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麼莊子則具有藝術家的風貌。
3.這個辯論爭了很久了。誰在這場辯論中...
猜你喜歡:
初中文言文

佚名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