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賞析

作者:佚名
“池州”,是宋代江南東路的一個州,州府設在當時的秋浦,就是現在的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這裏作者以州名代指州府名。“翠微亭”,在今安徽貴池南邊的齊山上,是唐代大詩人杜牧在武宗會昌年間任池州刺史時建造的。
這是一首記遊詩,主要記述登臨池州翠微亭觀覽勝景的心理狀態和出遊情形,表現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無限熱愛之情。前兩句寫出遊的愉悅。起句“經年塵土滿征衣”寫長期緊張的軍旅生活。詩人從軍後,一直過着緊張的軍事生活,特別是在抗金斗爭中,爲了保衛南宋殘存的半壁河山,進而恢復中原,他披甲執銳,率領軍隊,衝鋒陷陣,轉戰南北,長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衛國家的偉大事業之中。詩的開頭一句正是對這種緊張軍旅生活的生動樸實的高度概括。“經年”,這裏指很長時間以來。“征衣”,這裏是指長期在外作戰所穿的衣服。既然長年累月地率領部隊轉戰南北,生活十分緊張,那就根本沒有時間、沒有心思去悠閒地遊覽和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愈是這樣,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夠有這樣的一個機會。這樣,起筆一句就爲下面內容的引出作了充分的渲染和鋪墊,看似與記遊無關,而作用卻在於突出、強調和反襯了這次出遊的難得與可貴,故對句以“特特尋芳上翠微”接住。現在,詩人竟然有了這樣的機會,到齊山觀覽,而且登上了著名詩人杜牧在這裏建造的翠微亭,心裏怎能不愉快、不興奮呢?“特特”,在這裏有兩層意思,一是當特別、特地講,起了強調、突出的作用,以承接首句意脈,一是指馬蹄聲,交待了這次出遊是騎馬去的,成爲詩歌結尾一句的伏筆。“尋芳”,探賞美好的景色。“翠微”,是詩人到達的地方。這樣,對句實際上寫了出遊的方式(騎馬)和到達的地點(翠微亭),從而起到了點題、破題的作用。詩的開頭兩句,首句起筆突兀,如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似與題目無關,而實爲次句鋪墊;次句陡轉筆鋒扣題,承接自然,成爲首句的照應;兩句相互配合,表現出作者大起大落、大開大闔的高度藝術腕力和高屋建瓴的雄偉氣魄。兩句形成了波瀾和對比,從而突出了這次出遊的欣喜。
那麼,這次出遊究竟如何?詩人看到了些什麼景色呢?“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詩的三四兩句並沒有象一般的記遊詩那樣,對看到的景色作具體細緻的描述,而是着眼於主觀感覺,用“好水好山”概括地寫出了這次“尋芳”的感受,將秀麗的山水和優美的景色用最普通、最樸實、最通俗的“好”字來表達,既有主觀的感受,又有高度的讚美。同時,又用“看不足”傳達自己對“好水好山”的喜愛、依戀和欣賞。結尾一句則寫了詩人爲祖國壯麗的山河所陶醉,樂而忘返,直到夜幕降臨,纔在月光下騎馬返回。“馬蹄”,照應了上面的“特特”。“催”字則寫出了馬蹄聲響使詩人從陶醉中清醒過來的情態,確切而傳神。“月明歸”,說明回返時間之晚,它同上句的“看不足”一起,充分寫出了詩人對山水景色的無限熱愛、無限留戀。岳飛之所以成爲民族英雄,之所以爲自己的國家英勇戰鬥,同他如此熱戀祖國的大好河山是密不可分的。詩的結尾兩句正表現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特有的深厚感情。
這首詩通過記遊,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無限深厚的熱愛之情。在藝術上運思巧妙,不落俗套,雖是記遊,而不具體描述景物,重在抒寫個人感受。其結構方式除以時間爲序外,又把情感的變化作爲全詩的線索,突出了這次出遊登臨的喜悅。語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話。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70352/prose_appreciations/4473
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