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生平考證

作者:佚名 初唐著名詩人劉希夷的死因,舊說多謂爲宋之問所害。 此說肇始於唐人筆記《大唐新語》及《劉賓客嘉話錄》。《大唐新語》雲: “劉希夷,一名挺之,汝州人。少有文華,好爲宮體,詞旨悲苦,不爲所重。善掐琵琶。嘗爲《白頭翁詠》曰:‘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既而自悔曰:‘我此詩似讖,與石崇“白首同所歸”何異也?’乃更作一句雲:‘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既而嘆曰:‘此句復似向讖矣,然死生有命,豈復由此!’乃兩存之。詩成未周,爲奸所殺。或雲宋之問害之。”《劉賓客嘉話錄》雲:“劉希夷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問苦愛此兩句,懇乞,許而不與。之問怒,以土袋壓殺之。宋生不得其死,天報之也。” 宋以後不少著作,每每沿襲此說。現當代一些名家著作乃至一些文學史、辭典等,也採用此說。如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辭海》、《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以致1981年臨汝縣(今汝州市)重修劉希夷墓,林冠夫先生撰寫碑文時,仍宗此說。 然而,仔細推敲一下,便會發現此說不僅既乏確鑿的根據,也無有力的旁證;而且無論從時間上抑或從情理上似乎都講不通,因此,難以成立。 從時間上說。劉、宋二人的生卒年月均史無明載,只能從比較隱微的材料中推測。倘若果如《唐才子傳》所言,即劉希夷上元二年(公元675)中進士時“年二十五”、死時“未及三十”;那麼他當生於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聞一多《唐詩大系》即定劉希夷生於是年),卒於儀鳳、調露間,至遲不晚於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而據宋之問《秋蓮賦》一文自序雲: “天授元年,敕學士楊炯與之問分直於洛城西”,分直,指分直習藝館(據《通鑑卷二○八注,習藝館本名內文學館,武后改爲習藝館,又改爲翰林內教坊)。又據《新唐書·宋之問傳》雲: “甫冠,武后召與楊炯分直習藝館。”則宋之問在武則天天授元年(公元690)時方纔“甫冠”(即剛剛二十歲)。 那麼他當生於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也就是說,宋之問比劉希夷小了整整二十歲。可見當劉希夷三十歲死時,宋之問只不過是個十歲的幼童,試問其如何能“以土袋壓殺之”?或者“使奴以土囊壓殺於別舍”? 就情理上說。據傅璇琮先生考證,《新唐書》中“‘甫冠’的記載是錯誤的”,並引《唐才子傳》言宋之問亦“上元二年進士”,進而推斷宋之問當生於公元656年(聞一多《唐詩大系》即定宋之問生年爲公元656年)。這樣一來,劉希夷死時,宋之問已二十五歲,自然單從年齡上講,足以能夠殺人奪詩了。但據史載宋之問自少時即以詩著稱,如《舊唐書》雲:“之問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詩,當時無能出其右者。”而劉希夷則“體勢與時不合”、“不爲所重”,也就是說,宋之問的詩名遠在劉希夷之上,何至爲了區區兩句詩而用極殘忍的手段殺人?何況被殺者還是自己的外甥(二人是否真有甥舅關係尚待另考)?
劉希夷 (約651-?) 唐詩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漢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上元進士,善彈琵琶。其詩以歌行見長,多寫閨情,辭意柔婉華麗,且多感傷情調。《代悲白頭吟》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句,相傳其舅宋之問欲據爲已有,希夷不允,之問竟遣人用土囊將他壓死。延之少有文華,落魄不拘常格,後爲人所害,死時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傳。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