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出自於王維的《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

朝代:唐代

作者:王維

原文: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雲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英文翻譯

更多




Wang Wei

TO QIWU QIAN BOUND HOME AFTER FAILING IN AN EXAMINATION



In a happy reign there s...

譯文及註釋

更多
作者:佚名
譯文
政治清明時代絕無隱者存在,爲朝政服務有才者紛紛出來。
連你這個像謝安的山林隱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齊去采薇。
你應試落弟不能待詔金馬門,那是命運不濟誰說吾道不對?
去年寒食時節你正經過江淮,滯留京洛又縫春衣已過一載。
我們又在長安城外設酒餞別,同心知己如今又要與我分開。
你行將駕駛着小船南下歸去,不幾天就可把自家柴門扣開。
遠山的樹木把你的身影遮蓋,夕陽餘輝映得孤城豔麗多彩。
你暫不被錄用純屬偶然的事,別以爲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賞析

更多
作者:佚名
這是一首送別詩。此詩圍繞送友還鄉,層層深入,娓娓道來。詩人對綦毋潛參加科舉考試落第一事反覆地進行慰勉,鼓勵友人不要灰心懊喪,落第只是暫時的失意,要相信世上還會有知音,如今政治清明,有才能的人最終是不會受埋沒的,表達了對朋友懷才不遇的同情和勸慰,寫得委婉盡致。
開頭四句言當今正是太平盛世,人們不再隱居,而是紛紛出山應考,走向仕途。“聖代”一詞充滿了對李唐王朝的由衷信賴和希望。“盡來歸”,是出仕不久、意氣風發的詩人對天下舉子投身科考的鼓勵,規勸綦毋潛不發歸隱,而要振作精神,樹立信心,爭取再考...

創作背景

更多
作者:佚名
綦毋潛是在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登進士第的,因此這次落第至少應在三年之前,則此詩當作於王維公元723年(開元十一年)被貶濟州之前。當時唐玄宗雖然徵招人才,但仍有許多賢能未能被用,所以詩中有“君門遠”之嘆。
參考資料:
1、
於海娣 等 .唐詩鑑賞大全集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82-83頁 .

講解

更多
作者:佚名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對參加科舉考試落第的綦毋潛予以慰勉、鼓勵。開頭四句言當今正是太平盛世,人們不再隱居,而是紛紛出山應考,走向仕途。“聖代”一詞充滿了對李唐王朝的由衷信賴和希望。“盡來歸”,是出仕不久、意氣風發的詩人對天下舉子投身科考的鼓勵,規勸綦毋潛不發歸隱,而要振作精神,樹立信心,爭取再考。五、六句是對綦毋潛的安慰:儘管這一次未能中第入仕,但選擇科舉之路是沒有錯的,只要堅持下去,總會有希望的。七至十句是勸綦毋潛暫回家去。“度寒食”、“縫春衣”,是從時令上提醒對方,含有關切之情。“江淮”、“京洛...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fanti.dugushici.com/mingju/13693
猜你喜歡:

王維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