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出自於蘇軾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譯文及註釋

更多

作者:佚名
譯文
發船渡海正是三更時分,參星橫掛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轉得很低。連綿下個不止的陰雨,總有停的時候;成天刮個不停的風,也總有止住的時候。
天上的烏雲散了,一彎明月掛在天空,不知這景緻是什麼人安排點綴的?其實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顏色,本來就是澄澈清白的,不需要外力的洗刷。
我本想學“乘桴”退出官場,現在不用了,孔子的主意對我來說是用不着了。如今政局轉爲平和,我也是大略領會到黃帝的《咸池》樂曲溫潤的樂聲了。
被貶到這南方邊遠的荒島上雖然是九死一生,但我並不悔恨。因爲這次南遊見聞奇絕,是平生所不曾有過的。

創作背景

更多

紹聖元年(1094年),宋哲宗親政,蔡京、章惇之流執掌朝政,專整元祐舊臣;蘇軾更成了打擊迫害的主要對象,一貶再貶,由英州(州治在今廣東英德)而至惠州,最後遠放儋州(州治在今廣東儋縣,轄境在今海南),前後七年。直到哲宗病死,才遇赦北還。這首詩,就是元符三年(1100年)六月自海南島返回時所作。

賞析二

更多

作者:佚名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是北宋詩人蘇軾的一首七言律詩。1094年(紹聖元年),宋哲宗親政,蔡京、章惇之流執掌朝政,專整元祐舊臣;蘇軾更成了打擊迫害的主要對象,一貶再貶,由英州(州治在今廣東英德)而至惠州,最後遠放儋州(州治在今廣東儋縣,轄境在今海南),前後七年。直到哲宗病死,才遇赦北還。這首詩,就是1100年(元符三年)六月自海南島返回時所作。詩中回顧了他在南方流放的經歷,表達了他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曠達豪放的襟懷。
蘇軾紹聖四年(一O九七)被貶海南,六月十一日渡海南下,次日至海南島,元符三年...

賞析

更多

作者:佚名
紀昀評此詩說:“前半純是比體。如此措辭,自無痕跡。”“比”,即“以彼物比此物”;而“以彼物比此物”,就很難不露痕跡。但這四句詩,卻是不露“比”的痕跡的。
“參橫鬥轉”,是夜間渡海時所見;“欲三更”,則是據此所作的判斷。曹植《善哉行》:“月沒參橫,北斗闌干。”這說明“參橫鬥轉”,在中原是指天快黎明之時的景象。而在海南,則與此不同,王文誥指出:“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時,則參已早見矣。”這句詩寫了景,更寫了人。一是表明“欲...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fanti.dugushici.com/mingju/12484
猜你喜歡:

蘇軾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