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文章思路

作者:佚名
本文記敘了項羽一生的最後階段,表現他無可奈何的失敗和悲壯的死亡,是《項羽本紀》中最具悲劇性的一幕。文章圍繞項羽這個悲劇英雄,描寫了垓下之圍、東城快戰、烏江自刎三個場面,
第一段寫垓下之圍重點寫了“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這兩個連續性的事件。 “慷慨悲歌”,慨嘆自己時運不利,戀戀不捨的和名騅、虞姬訣別,充滿了悲涼和無奈的情緒。項羽是一個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預料到失敗命運的時刻,唱出柔腸百轉的“垓下歌”,爲項羽這個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 “慷慨悲歌”充分表現出項羽多情善感的性格。男兒有淚不輕彈,項羽這時卻“泣數行下”,渲染出一個末路英雄的悲涼。這位蓋世英雄歌罷淚水漣漣,以至於左右的人都不忍心目睹這樣的場面。 “莫能仰視”則寫盡將士們的不忍之心,也寫盡了霸王的悲慘處境。
小結:第一段:垓下被圍的困境
主要情節: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表現項羽在“四面楚歌”時的動作行爲的五個動詞(驚—起—飲—歌—泣)
項羽的性格:多愁善感
第二段和第三段寫東城快戰。
第二段寫項羽從垓下突圍成功到再次被困東城的過程。這一段前半部分把逃亡路線和軍事力量的變化交代得清清楚楚,戰爭的形勢和項羽的處境一目瞭然。後半部分寫項羽在此絕境中說的一番話。項羽認爲“今卒困與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滅亡就在面前,他仍舊沒有客觀分析自己用兵的過失,而一味歸咎於天命,這表現了項羽的極端自負。項羽又言“今日固決死,願爲諸君快戰”明知必死,沒有退縮,願意痛快的打一場,這反映了他勇猛剛強的大丈夫氣概;“願爲諸君快戰”表明了項羽最後的戰鬥並不是爲了戰爭的結果,而是爲了暢快的、盡情的展現他的勇猛無敵,保一世英名。就像一次落幕前的演出,要以完美作爲結束。如果把“快戰”改爲“決戰”,就帶有了魚死網破的味道,項羽的快意和滿足感將蕩然無存。
小結:第二段:垓下突圍、被困東城
主要情節:直夜潰圍——紿陷大澤——決意快戰
1、此段中項羽對部下所說的話佔了很大一部分,請認真閱讀,分析其中表達的意思。(輝煌的過去,失敗的今天。反覆強調:“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2、從中可見項羽的性格:自負、勇武
第三段寫項羽的東城潰圍之戰。共寫了項羽的三次行動:第一次通過“項王大呼,馳下,皆披靡”來渲染項羽勢不可擋的氣勢,“遂斬漢一將”的“遂”寫出了項羽斬將的輕而易舉。第二次行動項羽並沒有動手,只用眼神和聲音就嚇退了敵兵,“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裏“。孰是追兵,孰是逃將,難以辨別。項羽攝人魂魄的虎虎生威躍然紙上。第三次行動,項羽斬一都尉,殺數十百人,而“亡其兩騎耳”,通過對比再次渲染項王的勇猛無敵。難怪他充滿自豪的謂其騎曰“何如”,這一問再次表現了他的自負。
小結:第三段:東城潰圍之戰
三次行動:
第一次:項羽——大呼、馳下、斬將 / 漢軍——皆披靡
“遂斬漢一將”中的“遂”字說明項羽“斬漢一將”輕而易舉,從而表現出項羽的勇猛善戰。
第二次:項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裏 (通過對比,表現出項羽的勇猛。)
第三次:項羽——弛,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亡兩騎(“殺數十百人”展現項羽勇猛少敵,勢不可擋的戰鬥場面,表現出項羽的勇猛善戰。)
三次行動,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了項羽如猛虎一般的氣勢和戰鬥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非常精彩!三次行動之後,有一段項羽與部下的對話,說明項羽剛纔的勇猛殺敵主要是向部下證明他的失敗是“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項羽的性格:勇猛、自負
文章的最後一段寫項羽烏江自刎。這一段寫了兩個場面。第一個場面是烏江拒渡、贈馬亭長。項羽本“欲東渡烏江”但真正來到烏江岸邊,他又否定了自己的決定。項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爲!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這番話發自肺腑,表現了項羽知恥重義的性格。在生與義,苟活倖存與維護尊嚴之間,從容地做出選擇。那位曾經“泣數行下”的血性男兒,這時反而笑了。“項王笑曰”的笑,不是強自矜持,不是悽然苦笑,而是壯士蔑視死亡,鎮定安詳的笑。項羽和隨從全都下馬步行,衝入重圍,同前來追殺的漢軍短兵相接。這無疑是一場寡不敵衆的戰鬥,也是一場無濟於事的戰鬥。然而,如果因此就放棄戰鬥,舉手投降,那就不是項羽了。項羽是寧肯站着去死,也不會跪下求生的。第二個場面是賜頭故人、自刎而死。看到了背楚歸漢的故人呂馬童,於是贈頭給他,自刎而死。故人追之、認之,必欲殺之以邀功取賞;項羽卻慷慨賜頭,“吾爲若德”;螻蟻之微,泰山之高,兩兩對比,何等鮮明!可以看出項羽的高貴感和英雄氣質,這個情節表現了項羽視死如歸的豪俠性格。
小結:第四段:寫自刎烏江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爲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爲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爲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乃分其騎以爲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爲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爲三處。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爲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裏。與其騎會爲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爲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衆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爲!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爲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頭,餘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其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