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ㄈㄤˋ ㄏㄠˊ ㄊㄧㄥˊ ㄐㄧˋ

放鶴亭記

朝代:宋代

原文:

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雲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於其上。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
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於陂(bēi)田,或翔於雲表;暮則傃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
郡守蘇軾,時從賓佐僚吏往見山人,飲酒於斯亭而樂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詩》曰:‘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蓋其爲物,清遠閒放,超然於塵埃之外,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隱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無損者;然衛懿公好鶴則亡其國。周公作《酒誥》,衛武公作《抑戒》,以爲荒惑敗亂,無若酒者;而劉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後世。嗟夫!南面之君,雖清遠閒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士,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爲害,而況於鶴乎?由此觀之,其爲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鶴、招鶴之歌曰:
鶴飛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翻然斂翼,宛將集兮,忽何所見,矯然而復擊。獨終日於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
鶴歸來兮,東山之陰。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屨,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餘以汝飽。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豐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記 《放鶴亭記》。

譯文及註釋

更多

作者:佚名
譯文
熙寧十年的秋天,彭城發大水,雲龍山人張君的草堂,水已沒到他家門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雲龍山人)搬到故居的東面。在東山的腳下,登到高處遠望去,看到一個奇特的境地。於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岡從四面合攏,隱約的像一個大環;只是在西面缺一個口,而云龍山人的亭子,恰好對着那個缺口。春夏兩季交替的時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風雨陰晴,瞬息萬變。
山人養兩隻鶴,非常溫馴而且善於飛翔。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飛它們,任它們飛到哪裏,有時立在低窪的池塘,有時飛翔在萬里雲海之外;到...

創作背景

更多

作者:佚名
此文作於元豐元年(1078年)十一月八日,時蘇軾知徐州。隱者張師厚隱居於徐州雲龍山,自號雲龍山人。後遷於東山之麓並作亭其上,自馴二鶴,鶴朝放而暮歸,白日裏令其自由地飛翔於天地間,所以名亭爲“放鶴亭”。蘇軾爲之作題記。
參考資料:
1、
朱明倫.唐宋八大家散文 廣選 新注 集評 蘇軾卷:遼寧人民出版社,1997年:304-307
2、
林永輝·《放鶴亭記》分析·湖南師範大學·2009年

賞析

更多

作者:佚名
這篇記有明顯的出世思想。文章指出,好鶴與縱酒這兩種嗜好,君主可以因之敗亂亡國,隱士卻可以因之怡情全真。作者想以此說明:南面爲君不如隱居之樂。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鬥爭失敗後的消極情緒。
本文在描寫隱士的情趣,假使是帝王,連愛鶴也會招來禍害;但作爲一個隱士,就是縱酒也不要緊,反而可以逍遙自在,過放逸的生活。
第三段敘述隱者和南面王在生活情趣上迥然不同。隱士不但可以養鶴,甚至縱酒,還可以傳名;國君卻不然。
這篇文章,妙在氣勢縱橫,自然清暢,完全是作者性情的流露。放鶴亭並不算是名勝,卻因這篇文章的關係,也同時流傳下來。此篇所言不僅與「超然臺記」不謀而合,同...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71721
猜你喜歡:
古文觀止

蘇軾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蘇軾其他詩詞更多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