ㄔㄠ ㄖㄢˊ ㄊㄞˊ ㄐㄧˋ
超然臺記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
夫所爲求褔而辭禍者,以褔可喜而禍可悲也。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褔。夫求禍而辭褔,豈人之情也哉?物有以蓋之矣。彼遊於物之內,而不遊於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內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挾其高大以臨我,則我常眩亂反覆,如隙中之觀鬥,又焉知勝負之所在。是以美惡橫生,而憂樂出焉,可不大哀乎!
餘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牆之美,而蔽採椽之居;背湖山之觀,而適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餘之不樂也。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樂其風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於是治其園圃,潔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爲苟全之計。
而園之北,因城以爲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南望馬耳、常山,出沒隱見,若近若遠,庶幾有隱君子乎!而其東則廬山,秦人盧敖之所從遁也。西望穆陵,隱然如城郭,師尚父、齊桓公之遺烈,猶有存者。北俯濰水,慨然太息,思淮陰之功,而吊其不終。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園蔬,取池魚,釀秫酒,瀹脫粟而食之,曰:“樂哉遊乎!"
方是時,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餘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遊於物之外也。
譯文及註釋
更多
作者:佚名
譯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觀賞的地方。如有可觀賞的地方,那麼都可使人有快樂,不必一定要是怪異、新奇、雄偉、瑰麗的景觀。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飢。以此類推,我到哪兒會不快樂呢?
人們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開災禍,因爲幸福可使人歡喜,而災禍卻使人悲傷。人的慾望是無窮的,而能滿足我們慾望的東西卻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醜惡的區別在胸中激盪,選取和捨棄的選擇在眼前交織,那麼能使人快活的東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這叫做求禍避福。追求災禍,躲避幸福,難道是人們的心願嗎?這是外物矇蔽人呀!他們這些人侷限在...
創作背景
更多
作者:佚名
蘇軾反對王安石變法,爲新黨所不容,被排擠出朝廷,先任開封府推官,繼任杭州通判。“三年不得代,以轍之在濟南。求爲東州守”。蘇軾《欒城集·超然亭賦序》。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被批准改任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太守。第二年,政局初定,他便開始治園圃,潔庭宇,把園圃北面的一箇舊臺修葺一新。他的弟弟蘇轍給這個臺取名叫“超然”。故此,蘇軾寫了這篇《超然臺記》。
參考...
賞析
更多
作者:佚名
這篇文章說明超然於物外,就可以無往而不樂。即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無所希冀,無所追求,與世無爭,隨遇而安,就不會有什麼煩惱,能成爲二個知足者常樂的人。這是用莊子“萬物齊一”的觀點來自我麻醉,以曠達超然的思想來自我安慰。不管禍福,美醜,善惡,去取,通通都一樣,自己屢遭貶請,每況愈下,也就不足掛齒,可以逆來順受,無往而不樂了。其實,這是置無限辛酸、滿腹怨憤而不顧的故爲其樂,有其形而無其實,猶如酒醉忘優之樂,並非敞懷舒心的快樂。全文以“樂”字爲主線,貫穿始終,被稱爲“一字立骨”的典範文章。以議論和記敘相結合的方法,從虛實兩個方面闡明瞭主旨。遊於物外。就無往而不樂。
評析
更多
作者:佚名
蘇軾調任密州知州第二年,修復了一座殘破的樓臺,他的弟弟蘇轍爲這座臺起名叫“超然”。蘇軾便寫了這篇《超然臺記》,以表明超然物外、無往而不樂的思想。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的過於急切,以及任人不當,導致新法有諸多弊端的這種情況,而自請外調。他一生受改革派與保守派鬥爭影響,坎坷起伏,仕途失意。
寫作這篇文章時,他已由最初少年時的儒家思想,轉向道家。本文可以明顯地...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71720
|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