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ㄍㄠ ㄉㄧˋ ㄑㄧㄡˊ ㄒㄧㄢˊ ㄓㄠˋ

高帝求賢詔

朝代:兩漢

原文:

蓋聞王者莫高於周文,伯者莫高於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今天下賢者智能,豈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進?今吾以天之靈,賢士大夫,定有天下,以爲一家。欲其長久,世世奉宗廟亡絕也。賢人已與我共平之矣,而不與吾共安利之,可乎?賢士大夫有肯從我遊者,吾能尊顯之。佈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下相國,相國酇侯下諸侯王,御史中執法下郡守,其有意稱明德者,必身勸,爲之駕,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有而弗言,覺免。年老癃病,勿遣。

譯文及註釋

更多

作者:佚名
譯文
聽說王者中沒有能超過周文王的,諸侯的盟主中沒有能超過齊桓公的,(他們)都是依靠賢能的人才成就了事業的聲名顯赫。如今(現在)談起天下賢人的智慧和才能,難道只有古人才特有嗎?問題出在國王不(與賢人)交往的原因啊,(這樣一來)賢能之士能從哪兒來呢?現在我憑藉上天的保佑,賢士大夫(的輔佐),平定擁有了天下,成爲了(劉家)一家的天下。想要它長久,世世代代供奉(劉家)宗廟不絕。賢人已經與我共同平定了天下,卻不與我共同安定享受它,怎麼行呢?賢士大夫有肯跟我交往的,我能夠讓他尊貴顯耀。(將這聖旨)公告天下,使我的旨意大家都明白和知道。...

創作背景

更多

作者:佚名
漢高祖劉邦出身於泗上亭長,在秦朝末年起義,用三傑,定三秦,消滅項羽,最後登上帝位,建立漢朝。他懂得任用人才是取得勝利的保證;得天下以後,要鞏固封建統治,使天下長治久安,就要有賢才作爲輔佐。本文是他在全國範圍內徵求賢才的一道詔令,他以周文、齊桓自許,用古代賢士期待今人,表現他的存心王霸和求賢若渴的心情。
參考資料:
1、
沈抱一,沙駕濤,楊懷平.古文觀止全譯: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456~458

賞析

更多

作者:佚名
《高帝求賢記》一文雖然短小,卻清楚地說明了詔令求賢的原因、目的和方法。
劉邦起自布衣,對士人多有輕侮。但由於他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認識到的天下多有賴於士人,爲此他統一天下後,要治理天下,就急於尋訪賢能之人,心情十分急迫。儘管此詔書是在劉邦在位晚年發佈的,但這封詔書畢竟奠定了稀罕的基本國策,功不可沒。西漢大量賢士得到重用是在武帝宣帝時期。但是,要追溯西漢王朝的求賢歷史,還要從這封詔書開始。
高帝劉邦求賢的根本目的,自然是爲了使自己的統治長久,“世世奉宗廟亡絕也”。高帝之所以求賢,則是因爲...

評點

更多

作者:佚名
西漢建國初,漢高帝雖然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但他認爲他的天下“於馬上得之”,厭惡甚至拒斥知識分子。陸賈反駁他說:“於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高帝遂有所悟,後來就頒佈了這道《求賢詔》。文章開篇即以古代的賢王霸主自比,提出了他們成功的原因在於任用賢能。接着認爲當今天下也有像古代一樣的賢才,還把天下的興衰治亂與賢才的能否進身致用聯繫起來。最後,提出了自己的旨意:要求他的下屬官吏舉薦賢才,有而不薦的還要受到懲罰。於是他將自己經天緯地的鴻圖大略與招納賢才的實際行動結合了起來,表現了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這篇文章從古代的有爲帝王談起,引出了舉薦賢才的重要性;又由舉薦賢才聯繫...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71644
猜你喜歡:
古文觀止

班固

班固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東漢官吏、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子,字孟堅,漢族,扶風安陵人(今陝西咸陽東北)。除蘭臺令史,遷爲郎,典校祕書,潛心二十餘年,修成《漢書》,當世重之,遷玄武司馬,撰《白虎通德論》,徵匈奴爲中護軍,兵敗受牽連,死獄中,善辭賦,有《兩都賦》等。

班固其他詩詞更多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