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特色

作者:佚名
毛澤東創作的秋景詞《沁園春·長沙》,歷來備受世人推崇,這是一首別具特色的秋之歌。該詞脫盡了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以其絢麗多彩的湘江秋景、壯闊高遠的深秋境界,引領讀者去感受詞人毛澤東的博大情懷和革命的豪情壯志,從而獨步詩壇。
《沁園春·長沙》是一首長調,他以傳統的形式反映現代的生活內容,頗有創意,可見詞人的匠心獨運。詞中描繪的“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拼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生動活潑的全景式寫意風景畫。全詞共分上、下兩片,上片主要寫寒秋景物,描繪了一幅壯麗的湘江寒秋圖畫,並即景抒情,大膽發問,“誰主沉浮”。詞的開篇“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既點明瞭時令和地點,又爲讀者勾勒出了特定的環境。“獨立”二字,進一步突現了詞人雄立橘子洲頭、凝望湘江奔流的英姿,一代偉人的青年風采由此躍然紙上,橫空而出。接下來的七句由一個“看”字總領,通過“萬山”、“漫江”、“霜天”、“飛鷹”、“游魚”等一系列意象,不斷地變換“看”的視角,將“遠眺”、“近觀”、“仰視”、“俯瞰”四個角度所見景物有機地揉合起來,形成了遠近相間,動靜結合,色彩鮮明的藝術張力,寒秋景物因此而生動、活潑、壯麗起來了。上片的後三句,通過一“悵”一“問”,則更道出了詞人的雄心壯志,表現了他的博大胸懷。
秋天,是萬物凋零的季節,是蕭殺、感傷的季節,是文人騷客容易產生“悲秋”情調的季節。“自古文人多悲秋”,“悲哉秋之爲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而毛澤東同志面對“寒秋”,他欣然命筆的《沁園春·長沙》一詞,則一反傳統手法,描繪的是色彩斑斕的秋之壯景,展示出他闊大的胸襟和卓爾不羣的抱負。正如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這一句開啓下片,以“崢嶸”形容歲月,新穎,形象,將無形的不平凡的歲月,化爲座座有形的崢嶸的山峯,給人以巍峨奇麗的崇高美。一個“憶”字,使詞人從上片的獨往舊地重遊,自然引起對往昔生活的回憶。那時候,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意氣風發,才華橫溢,激情奔放,敢說敢幹,革命鬥志十分旺盛。面對祖國大好河山,指點評論,激揚文字,視軍閥統治者如糞土。一個:“記”字,詞人爲我們勾勒出了一幅“中流擊水圖”,手法極爲誇張,壯志豪情萬丈,一代敢於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形象,橫空出世:他們有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他們有理想、有抱負,“以天下爲己任”;他們有膽識、有志氣,“糞土當年萬戶侯”,———他們就是主宰中國命運和前途的“同學少年”。
清代的吳喬在《圍爐詩話》中說:“夫詩以情爲主,景爲賓...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景是客觀存在的,情則是主觀的,因事而生的。情和景不是平行的,更不是對立的。作者在描寫客觀景物的時候,都是帶着自己的主觀情感去觀察、描繪的,作者情感的哀樂則直接籠罩在他所描寫的客觀景物上,或哀或樂,或喜或悲。大多數人,尤其是古代作家,寫寒秋常常離不開“其意蕭條,山川寂寥”的蕭殺之氣,而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中展示在讀者眼前的是一片色彩鮮明、生機勃勃的壯麗秋景,一派“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活潑場面。在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詞人在以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面對這大好的自然,有一種勇敢地投身於革命的風浪中,急流勇進,擔負起主宰國家命運前途大任的大無畏精神。整首詞的情調是慷慨激昂的,風格是豪爽奔放的。至此詞中豪情的抒發與壯景的描寫是和諧統一的,正所謂“情樂則景樂”。
“獨立寒秋”,毛澤東爲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活潑、壯麗的湘江秋景圖;“浪遏飛舟”,毛澤東同志以天下爲己任,於改造舊世界的壯志豪情,力透紙背,今天,我們誦讀、鑑賞、品味《沁園春. 長沙》一詞,面對祖國如此多嬌的江山,我們仍能爲一代偉人的才情所歎服。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70596/prose_appreciations/4992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