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重讀出師表的幾點認識

作者:hxl_beijin
從文章結構上來看,全文可以分爲4部分:
Part1,由前兩個自然段組成。
指出當今天下的基本形勢和執政的基本原則,接着提出了基本政策。
按逆向思維來分析,似乎小皇帝的某些作爲讓老丞相有些不滿,結合歷史上的情況,應該與劉禪偏信宦官有關。於是開宗名義,告訴小皇帝應該端正態度,內外一體。
《英雄志》22卷第九章《天之歷數在爾躬》中曾對一國興衰發表過一些看法,似乎是暗合此處的,茲錄於此:
“欲知一國之興衰,必先觀何處?觀一物,必先觀其內。何爲一國之內?爲百姓。何爲百姓之內?爲法制風氣。那法制風氣之內呢?天下之風氣,必起於天子。那天子之內呢?還有什麼?私心。天子的私心都藏於何處?這帝王私心之所在,便在後宮。那兒有他最心愛的人,故而在他心中的份量,足與天下等值。”
在帝制獨裁體制下,在家天下,以倫理學爲執政理論基礎的執政機制必然受皇帝的後宮影響極大。遠如呂后、武則天,近如慈禧。
Part2,第3、4、5自然段。
告訴小皇帝可以依靠誰,文官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武將是向寵。同時告訴小皇帝一般人別信他,都是小人,來禍害你的。
往好的方向來說,這是在向皇帝推薦優秀幹部;反過來也可以說你是在結黨,是否營私待定。
Part3,第6、7自然段。
可能諸葛亮也意識到上面的語氣不太合適,有點像老爸教訓自己的兒子,雖然叫你相父,你也別當真啊!而且在人事方面有點搞黨爭的嫌疑,於是開始打苦情牌,追溯自己與老皇帝的關係,這些都是老皇帝讓我告訴你的!
確實是用心良苦,不過小皇帝完全可以這樣想,“媽的,這老東西又拿我死去的老爹來壓我!”
Part4,第8、9自然段。
說的差不多了,該結束了。要出征了,向小皇帝立個軍令狀,也再次告誡小皇帝要聽人勸吃飽飯,要有主見。
羅裏吧嗦,絮絮叨叨,保姆真不是好當的啊。
整體感知:
本文言辭懇切,將軍國大事、執政原則都非常清晰地表述出來,可以說是手把手地在教小皇帝。但是通篇都在說自己要報先帝知遇之恩,衆將士也是爲了報先帝知遇之恩,似乎忽略了小皇帝的個人感受。如果他所用的人都只是衝着自己老爸的面子給自己幹活,並不怎麼真心服自己,估計他幹起來也不會怎麼樂意。雖然在以孝治天下的古代社會總是要推崇下先帝,但也不能這麼幹啊,再怎麼孝順,也得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啊,康熙、雍正、乾隆莫不如是,並不是一定要用先帝的臣子才能保證國家興旺、政治穩定。所謂“江山代有人才出”,或許正是諸葛亮對人才梯隊建設的忽視,導致了三國後期蜀國再無傑出之士可用。
另外,本文中似乎只是泛泛地進行告誡小皇帝要親賢臣遠小人,並沒有提出什麼具體的政策,更沒有告訴小皇帝如何自己去發現人才,只是說“看看,這幾個人都是先帝給你選的,你要聽他們的話哦”。這就略顯扯淡了,不談人才的標準,這就導致,小皇帝若非天賦異稟,不懂潛規則的話,將永遠無法自己發現真正需要的人才。
綜合來看,這個真是“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了。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爲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爲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爲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衆議舉寵爲督:愚以爲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