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譯文
秋風送來了斷續的寒砧聲,在小庭深院中,聽得格外真切。夜深了,月光和砧聲穿進簾櫳,更使人聯想到徵人在外,勾起了綿綿的離恨和相思。因而長夜不寐,愁思百結。
註釋
⑴砧(zhēn):搗衣石。
⑵寒砧:寒夜搗帛聲。古代秋來,家人搗帛爲他鄉遊子準備寒衣。
⑶櫳:窗戶。
作者:佚名
這是一首本義詞。白練是古代一種絲織品,其製作要經過在砧石上用木棒捶搗這道工序,而這工序一般都是由婦女操作的。這首詞的詞牌即因其內容以搗練爲題材而得名。
作者通過對一個失眠者夜聽砧上搗練之聲的描繪,寫出了抒情主人公內心的焦躁煩惱。但作者卻爲這種忐忑不寧的心情安排了一個十分幽靜寂寥、空虛冷漠的環境。頭兩句乍一看彷彿是重複的,後來湯顯祖在《牡丹亭》裏就寫出“人立小庭深院”的句子,把“深院”和“小庭”基本上看成同義詞。其實這兩句似重複而並不重複。第一句是訴諸聽覺,第二句是訴諸視覺。然而儘管耳在聽目...
作者:佚名
“搗練子”既是詞牌,又是這首小詞的題目。練是一種白絲熟絹,須用木杵在砧石上捶擊而成;令指小令,是短歌的意思。作者在這首僅有二十七個字的小令中,着力表現秋夜搗練聲給一個因孤獨苦悶而徹夜難眠者帶來的內心感受,含而不露地傳達了一種難言的心理隱祕與情緒氣氛。
境界的鮮明如畫與意象的深蘊含蓄是這首詞在意境創造上的主要特徵。作者採取了類似電影推攝的手法,運用遠、近景跳切鏡頭,從全景到近景,逐漸推出抒情主人公的特寫。前面兩個三字句,“院”與“庭”的遣詞實際上並非同義反復,那是兩個遠、近景跳切鏡頭的巧妙組合。“深院”是世家豪族的深宅大院,所謂“侯門一入深如海”、“庭院深深深...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峯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爲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爲“千古詞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