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作者:佚名
譯文
經過戰爭的疲勞的壯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敗之後大勢難以挽回。
即便江東的子弟現在還在,但是,誰能保證他們爲了項羽而捲土重來?
註釋
①烏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縣烏江鎮,爲項羽兵敗自刎之處。
②江東:指長江下游蕪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區,是項羽起兵之地。
③肯:豈肯,怎願。
作者:佚名
這首詩開篇以史實扣題,指出項羽的失敗實在是歷史的必然。項羽的霸業以“鴻門宴”爲轉折,此後逐漸從頂峯走向下坡,到了“垓(gāi)下一戰”,已經陷入了衆叛親離的境地,徹底失敗的命運已經無可挽回了。項羽失敗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倒行逆施,表盡人心。更爲可悲的是,他毫無自知之明,至死不悟,“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他臨死前的這番話,可爲“壯士衰”作註腳,也可爲“勢難回”作證明。所以,三、四句詩人進一步深入剖析:“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以辛辣的反問指出:即使項羽真的...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於《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