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ㄏㄨㄢˊ ㄌㄧㄥˊ ㄕˊ ㄊㄨㄥˊ ㄧㄠˊ

桓靈時童謠

朝代:兩漢

原文:

舉秀才,不知書。
舉孝廉,父別居。
寒素清白濁如泥,
高第良將怯如雞。

譯文及註釋

更多
譯文
被推舉作秀才的人竟然不識字。
被薦舉作孝廉的人竟然不贍養父母。
被選拔爲寒素、清白的人竟然像污泥一樣骯髒,
被稱爲是幹吏良將的竟然象雞一樣膽小。
註釋
①秀才:漢代爲舉士的科目,要文才出衆的人才能當選。
②察:選拔。
③孝廉:本來是漢代選舉宮吏的兩種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潔之士,後來合稱“孝廉”。
④寒素:漢晉時舉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說指出身清貧。
⑤清白:也是漢代選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說指爲官清廉。
⑥高第:漢代選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說指出身豪門。

創作背景

更多

漢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命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從此這一制度正式確定。它的具體做法是由三公九卿、地方郡守等高級官吏,根據考察,向皇帝推薦品德高尚、才能出衆的人材,這些被推薦的人一般都是平民或下級官吏。這本來是選拔人材的辦法,但在東漢後期腐朽的政治環境中,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清白正直之士受到排擠陷害,甚至還出現將官職標價出售,公然“賣官”的事。再加上被薦之人往往還要以經過當地世家大族的評議,察舉爲他們所左右,在這種風氣下,所選拔出的人材沒有什麼賢良的品德與出衆的才能。這首流行於東漢桓帝、靈帝時的童謠,便是對這種社會現象的揭露與諷刺。

鑑賞

更多

作者:佚名
童謠,就是兒歌。一般兒歌內容大都天真有趣而無深意,但經受住歷史長河沖刷淘洗流傳至今的這首童謠,卻是一個反映社會現實、含義深刻的精品。
桓、靈,指東漢末年的桓帝、靈帝(公元147年至189年在位),這時,近四百年的漢王朝幾經起落,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當時土地兼併加劇,階級矛盾尖銳,政治更加腐朽。皇帝多是幼年登位(桓帝15歲,靈帝12歲),愚頑無知,外戚、宦官、官僚集團爭權奪利,傾軋不休,朝政黑暗,賄賂公行,只有蠅營狗苟的黑暗官場,沒有治國衛家的賢臣良將,童謠反映的就是這種狀況。
童謠的前兩句說的是漢代的選官制度,我們後人熟悉“范進中舉”的故事,那種考試做...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70278
猜你喜歡:
古詩三百首

佚名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