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清代
作者:顧貞觀
原文:
作者:佚名
譯文
你近來平安嗎?即便你回來,回首以前令人悲債的事,你又怎能夠承受!昔日朋友形同陌生的路人,又有誰安慰你?你母老家貧子幼,早記不起杯酒相娛的時侯。魑魅搏人的事應該可空見慣,正直人卻總是輸在覆雨翻雲的小人之手。我們與寒冷的冰雪,打交道已經很久很久。
勸你不要讓淚水把牛衣滴透。請你數一數天下的戌邊人,仍舊和家人團聚二堂的,又有幾家?比起早已冤死的紅顏薄命人,更不如你如今生命還有。只是在那極遠的邊塞,四季冰雪的苦寒難受。你在邊塞已經二十年,·我要像申包胥那樣實現諾言,像燕丹盼歸使烏頭白馬生角樣,一定把你營救。我就以這首詞代...
作者:佚名
吳兆騫於順治十四年(1657)參加江南鄉試中舉,涉入丁酉江南鄉試科場案。福臨(順治帝)大怒遂於次年將該科已考中的江南舉子押解至北京,由福臨在中南海瀛臺親自複試,複試合格者保留舉人資格,不合格者治罪。兩名主考官被斬,17名同考官處絞。吳兆騫系著名江南才子,少有雋才亦傲岸自負,憤然拒絕複試,因而下獄。後雖經禮、刑兩部多次嚴審,查明吳確無舞弊行爲,順治十五年(1658年),仍被流放寧古塔。身爲朋友的顧貞觀,在他被充軍時,曾承諾必定全力營救,然而20多年過去了,一切努力始終無用。顧貞觀自己也是鬱郁不得意...
作者:佚名
二作系以書信格式入詞,十分別致。“季子平安否?”寫信先須問對方安好,這首句正是問安口氣。不過用“季子”二字卻有深意。這裏用“季子”二字既切合吳兆騫的姓氏,又使入聯想其才德,而且還表明吳地人。(一說,吳兆騫有二兄,季子言其排行。)拿吳季子比吳兆騫,其人才德令人欽佩,而卻受了這種冤枉,就更令人同清。所以五個字看似尋常,實則有力地領起全篇。“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這是用假設語句極力同情吳兆騫的痛苦經歷。即使現在就能回到家鄉,這段經歷中的千難萬苦,又那堪回想。何況現在沒有歸來,還在經受着這些不堪回首的痛苦。“行路悠悠準慰藉,母老家貧子幼。”這是就不堪回首的痛苦中特...
顧貞觀(1637-1714)清代文學家。原名華文,字遠平、華峯,亦作華封,號樑汾,江蘇無錫人。明末東林黨人顧憲成四世孫。康熙五年舉人,擢祕書院典籍。曾館納蘭相國家,與相國子納蘭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讀書終老。貞觀工詩文,詞名尤著,著有《彈指詞》、《積書巖集》等。顧貞觀與陳維嵩、朱彝尊並稱明末清初“詞家三絕”,同時又與納蘭性德、曹貞吉共享“京華三絕”之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