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陰符,二石硬弓,百斤寶刀。更玉花驄噴,鳴鞭電抹,烏絲闌展,醉墨龍跳。牛角書生,虯髯豪客,談笑皆堪折簡招。依稀記,曾請纓系粵,草檄徵遼。
當年目視雲霄。誰信道淒涼今折腰。悵燕然未勒,南歸草草,長安不見,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塊,歌罷猶須著酒澆。休休也,但帽邊鬢改,鏡裏顏凋。
朝代:宋代
作者:劉克莊
原文:
作者:佚名
譯文
熟讀一卷《陰符》,能開兩石硬弓,手提百斤寶刀。更有玉花驄噴着粗氣,揮舞馬鞭,鞭梢作響,鞭快如電;展開烏絲闌,醉中的墨跡如蛟龍跳躍。與之談笑的是勤奮攻讀的書生、行俠仗義的豪客,都值得寄信相召。依稀記得,曾經主動請纓出戰南越事,草擬檄文征討遼兵。
當年我傲岸不羈、目視雲霄,誰肯信,如今竟落得爲五斗米而折腰。草草南歸,未能在燕然山刻石記功令人十分惆帳;遙遙北望,卻不見故都長安。年華已老,胸中鬱結着不平之氣,高歌后仍需用酒澆滅。罷了罷了,但見帽子兩邊鬢髮漸白,鏡中容顏日益憔悴。
註釋
作者:佚名
九華,山名,葉賢良居處,與作者爲同鄉。安徽青陽亦有九華山,似非此詞所指。葉賢良,名字、事蹟均不詳。賢良,制科名,全稱爲“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葉氏當中此科,故如是稱之。此處爲以 此詞作答,系自抒懷抱,是豪放詞中的佳作。
起首三句,描寫自己年少時精通韜略,且武藝高強。《陰符》,兵書名,相傳爲太公所著。戰國時蘇秦說秦惠王而不用,退而誦太公《陰符》,期年揣摩成,遂以合從說六國,終破秦國。二石,相當於現在二百四十斤,這是極言弓之硬,從而極寫少年武藝之高強。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組的三個偶句,第一個字連用“一”、“二”、“百”三個數詞,因此讀起來如泉噴涌,咄咄逼人。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