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ㄓㄜˋ ㄍㄨ ㄊㄧㄢ · ㄐㄧˇ ㄧㄡˇ ㄓ ㄑㄧㄡ ㄊㄧㄠˊ ㄒㄧ ㄐㄧˋ ㄙㄨㄛˇ ㄐㄧㄢˋ

鷓鴣天·己酉之秋苕溪記所見

朝代:宋代

原文:

京洛風流絕代人。因何風絮落溪津。籠鞋淺出鴉頭襪,知是凌波縹緲身。
紅乍笑,綠長嚬。與誰同度可憐春。鴛鴦獨宿何曾慣,化作西樓一縷雲。

譯文及註釋

更多

作者:佚名
譯文
她來自南宋的都城臨安,有着高超的品格,又有舉世無雙的美貌。你爲何像風中的飛絮飄落到苕溪呢?從籠鞋露出的鴉頭襪可以看出她是風流絕代佳人。
輕啓朱脣 ,露出淺淺的笑,青黛色的眉毛緊蹙在一起,面對這美好的春景,有誰與她共同度過呢?只剩下孤零零一人怎麼會習慣呢,只能飽受這相思之苦。
`strong__
__strong`註釋

⑴京洛:本指河南洛陽,此處借指臨安。
⑵風流:品格超逸。
⑶津:碼頭。
⑷籠鞋:指鞋面較寬的鞋子。
⑸鴉頭襪:古代婦女穿的...

賞析

更多

作者:佚名
姜夔多次舉進士而不第,布衣終身,過着飄泊江湖、寄人籬下的生活,這種坎坷的身世使他對遭逢不幸的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情。宋孝宗淳熙十年(1189),姜夔在苕溪(今浙江湖州)爲一位不幸女子的身世所感動,寫下了這首詞。而且,由於他有着一段不同尋常的合肥情事,他不知不覺中將這位不幸女子與其合肥情侶聯繫起來。故通篇皆是對不幸女子的深深憐憫和同情,而毫無輕薄浮浪之語,格調高雅,意境醇正。
京洛,河南洛陽。周平王開始建都於此,後來東漢的首都也在這裏,所以又稱京洛。後人使用此詞包括洛陽或京都兩種含義。此處代指...

創作背景

更多

作者:佚名
《鷓鴣天·己酉之秋苕溪記所見》這首詞作於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詞人在創作這首詞時已近七十高齡,這是他被一位婦女的的身世所感動而寫下這首詞。
參考資料:
1、
賀新輝等.宋詞鑑賞辭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年9月:887-889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58801
猜你喜歡:
宋詞三百首

姜夔

姜夔     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遊。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爲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姜夔其他詩詞更多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复古游戏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