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賞析二

作者:佚名
此詞觸景塵情,追憶往事,今昔對比。表現出詞人英雄遲暮、報國無門的悲憤感情。全詞共四個層次,第一層撫今,第二層思昔,第三層再回到現實,第四層又回顧以住。今昔交織,迴環往復。
上闋首句狀景,託物起興。“桐葉”一起便帶起一股悲涼的氣息。正如李清照《聲聲慢》巾“梧桐更兼雨”,“怎一個愁字了得“,“桐葉晨飄”,寓意“一葉知秋”:寒蛩夜嗚,引發的也是悲秋之景。“晨飄”與“傲語”對舉,表明從朝至夕,終日觸目盈耳的只有悽清蕭瑟的景象。這就充分渲染了時代氣氛,和詞人的心境形成鮮明的對應。
第二、三句承前啓後,羈旅異鄉,義逢寥落之秋,這種情境是宋代詞人反覆抒寫的主題,曾令無數人神傷。然而在這裏,詞人的旅思絕非單純地悲秋或感慨個人身世,有更爲深沉厚重的家囝之憂,甚至個人的慨嘆也是爲後者所催發出來的。這一情感表達的傾向在“黯黯長安路”一句中開始得以逐漸明朗化。詞人作爲主戰陣營的一員,也不免受到各種打擊排擠,被拒於政治核心之外,無法對戰和之事施加影響。“欲濟無舟楫”,欲報國而無門。於是,在這淒冷蕭條的秋日裏,身世之感和家圍之憂同時襲上心頭,令他不得不在對朝廷不作爲的痛心中忍看長安路黯。在極度低落消沉的意緒中,他想起早年抗金的經歷,“忽記”顯示出思緒的跳躍,情緒上也呈現出短暫的由低沉到高昂的飛揚狀態。
下闋首句承上啓下,”江海輕舟”源於蘇軾《臨江仙》“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表明有隱歸之意願。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既然報國無路,則只有歸隱江湖纔不負一個讀聖賢書之人!然而詞人對個人的進退是無所縈懷的,感慨的是“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一卷兵書”亦有兩重含義,既可實指他曾向王炎提出的“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的進軍策略,也可喻之爲抗敵興國的重大抱負,然而朝中沒有能抗金之臣,抗金志士亦零落無存,國家社稷岌岌可危。歇拍兩句從慨嘆轉爲悲憤。《長楊賦》是兩漢辭賦家揚雄的名作,他是爲了諷諫漢成帝遊幸長楊宮,縱胡客大校獵才獻上這篇賦的。這兩句表面上是說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會陳述什麼恢復方略廠,其實在於抒發自己遭受排擠,不被知遇,無法施展才能抱負收復大好河山的悲憤。這“悔”的後面,實在是“恨”![3]  縱觀全詞,當年在“散關清渭”之地“橫妒盤馬”,率兵強渡渭水與敵對戰,是何等快意之事,這一經歷陸游不只一次地在詩文中提到。“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書憤》)反覆吟詠,爲他曾經奮戰在抗金的第一線,離實現收復長安的理想目標如此之近。但在同事日下的形勢下,恐怕詞人自己也覺得“如故”只能是一種奢望。否則何必用這種不確定的語氣揣測。至此,情緒又急轉直下成低沉的嗚咽,一句之中忽揚忽抑,曲盡其妙,詞人憂心忡忡。
參考資料:
1、
劉石.宋詞鑑賞大辭典:中華書局,2011.08:第874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55508/prose_appreciations/8635
桐葉晨飄蛩夜語。旅思秋光,黯黯長安路。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
江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