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解讀四

作者:佚名
這首詩以寫月作起,以寫月落結,把從天上到地下這樣寥廓的空間,從明月、江流、青楓、白雲到水紋、落花、海霧等等衆多的景物,以及客子、思婦種種細膩的感情,通過環環緊扣、連綿不斷的結構方式組織起來。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明月
引出花林,引出人物,轉情換意,前後呼應,若斷若續,使詩歌既完美嚴密,又有反覆詠歎的藝術效果。
前半部重在寫景,是寫實,但如“何處春江無月明”、“空裏流霜不覺飛”等句子,同時也體現了人物的想象和感覺。後半部重在抒情,這情是在景的基礎上產生的,如長江流水、青楓白雲、簾卷不去、拂砧還來等句,景中亦自有情,結尾一句,更是情景交融的名句。全篇有情有景,亦情亦景,情景交織成有機整體。
詩歌寫了許多色彩鮮明的形象,如皎月、白沙、白雲、青楓等等,這些景物共同造成了柔和靜謐的詩境,這種意境與所抒發的綿邈深摯的情感,十分和諧統一。
詩歌每四句一換韻,平仄相間,韻律婉轉悠揚。爲了與纏綿的感情相適應,語言採用了一些頂針連環句式,如“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一唱三嘆,情味無窮。對偶句的使用如“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等等。句中平仄的講求如“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婉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平仄變換與律詩相同,使詩歌語言既抑揚頓挫,又清新流暢。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楊廣此首借題生義,一掃豔媚。黃昏遠眺長江岸,暮靄沉沉,江水浩淼。“平不動”是水波不興。江面平坦寧靜,江邊春花如火,開得滿滿當當。他寫春夜潮生,江水滔滔。“將月去”,“帶星來”將水波激盪,月星交輝的情景寫得極宏大,於寫景的壯闊中寫出了時間的流逝。寥寥四句詩,將春江花月夜收納其間,繪出一幅江月勝景圖。“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緩緩讀來,如欣賞清秋月夜之畫,風致婉然。此句好在平實,一個“將”字,一個“帶”字,都是比較虛的動詞,不會破了月明星稀的安穩美感。
總而言之,詩人憑藉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讚歎大自然的綺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愛情把遊子對思婦的同情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祕的探索結合而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優美而邈遠的意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5129/prose_appreciations/510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落月 一作:落花)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