ㄔㄨ ㄍㄨㄛˋ ㄏㄢˋ ㄐㄧㄤ
初過漢江
朝代:唐代
作者:崔塗
原文:
襄陽好向峴亭看,人物蕭條值歲闌。
爲報習家多置酒,夜來風雪過江寒。
譯文及註釋
更多
譯文
襄陽的景緻應數峴亭最好看,渡口行人稀少一年將要過完。
替我告知習家多多置辦美酒,夜裏迎風冒雪過江倍覺嚴寒。
註釋
⑴漢江:一稱漢水,爲長江最大支流,源出於陝西寧強縣北蟠冢山。作者所遊漢江是指流入湖北西北部和中部這段水域。
⑵襄陽:古郡名,建安十三年(208年)分南郡、南陽西郡置,隋唐時代或稱襄州,或稱襄陽郡,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樊市)。峴亭:指峴山之亭,峴山又名峴首山,在湖北襄陽縣南,東臨漢水,爲襄陽南面要塞,東晉桓宣曾於山上築戍守。晉羊祜鎮守此地時,嘗登此山置酒言泳,在任時務德政,身...
創作背景
更多
詩人在一個冬天的夜裏迎風冒雪渡過漢江,寫下當時的見聞和感受而成此詩,其具體創作年份未詳。
賞析
更多
這首寫風雪渡江的詩,用極古簡的筆法,繪出一幅饒有情致的圖畫。首句點出地點,詩人正“渡”的是漢江環繞襄陽、峴山的一段,這同時也是寫景,淡淡勾勒出峴山的輪廓,在灰色的冬晚天空背景襯托下,峴亭的影子顯得特別惹眼和好看。次句點節令(“歲闌”),兼寫江上景色。由於歲暮天寒逆旅主人,故“古道少行人”。然而“渡口只宜寂寂,人行須是疏疏”,反而增添了一種詩情畫意。三句是寄語備酒,藉此引起末句“夜來風雪過江寒”:江間風雪瀰漫,峴山漸漸隱沒在雪幕之中,一葉扁舟正衝風冒雪過江而來。末二句用“爲報”的寄語方式喝起,在讀者面前展示了一幅天生的圖畫,而且彷彿人在畫圖中。
說它如畫,似乎還遠不能窮盡此詩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36642
 |
崔塗(854~?),字禮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帶人。唐僖宗光啓四年(888)進士。終生飄泊,漫遊巴蜀、吳楚、河南,秦隴等地,故其詩多以飄泊生活爲題材,情調蒼涼。《全唐詩》存其詩1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