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賞析

詩文中流露出感傷頹廢的情調、縹渺虛無的色彩。他自己曾在《樊南乙集·序》中說:“三年以來,喪失家道。開居忽忽不樂,始克I意事佛,方願打鐘掃地,爲清涼山行者。”這首詩就是他這種思想的具體反映。“楚公”其人,歷來無確考。現此詩中之意。可能是一位老衲。
“白石蓮花誰所共。六時長捧佛前燈。”詩一開頭,便切題描寫寺院中的石燈臺。“白石蓮花”即石燈臺。《道源》一書注日:“番白石爲蓮花臺,捧燈佛前。“共”是“供”的通假字。“六時”一詞《大唐西域記》一書中有所說明:“六時合成一日一夜。”佛經中所謂“六時”等於如今的二十四小時。寺院中放置着白石鑿成的蓮花燈臺,它整天整夜都在佛前捧着燈火,爲佛家不可缺少之物。
接下兩句:“空庭苔蘚饒霜露,時夢西山老病僧。”因見院中秋色而憶念西山老僧。前一句寫秋色:深秋時節,木葉盡脫,連那院中碧綠的苔蘚也逃不掉寒秋的淫威,在重生的霜露之下,顯出衰敗之態。目睹眼前淒涼的秋景,詩人不由得想起南山那位體衰多病的老僧,此時他的情況怎樣呢?於是詩人便引經據典,設想僧人所處的佛家聖地的情況:“大海龍宮無限地,諸天雁塔幾多層。”《法華經》上說舍利佛文殊師“乘千葉蓮花從大海娑竭羅龍宮自然涌出(水面),住在虛空之中”。此處之“天”與我們如今所說的天不同。按佛經所說,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共有二十八天。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無色界爲四天,此處之“天”指佛家所處的清淨光明的勝境。“雁塔”一詞出自《大唐西域記》,此書中載:有佛比丘在路上行走,忽然發現羣雁飛翔.於是開玩笑說:“今天衆和尚飯不夠吃。”一隻大雁向後退着飛,投身自殺。佛家感動,便建一塔,把雁葬在下面。在詩人的想象中,佛境不僅廣大無邊,而且清靜光明。詩人用這樣的筆法,把南山老僧所處之境描繪得如此之好。同時,此聯也是借大海和雁塔暗暗點出佛家教義之“博大精深”。
最後兩句:“漫誇騖子真羅漢,不會牛車是上乘。”這是對“楚公”的讚語。此處“騖子”指舍利弗。舍利弗名字與母親名相連。其母名爲舍利,眼如鶖鷺,身形特剮好看。“羅漢”本意是修行得道的聖者。《四十二章經》中說阿羅漢能飛行變化。隨願久住,而其所居之處,天地爲之感動。言其道法之高深。這裏是在說舍利弗爲修行得道之聖。“不會”即不理解。“牛車”、“上乘”都是佛家語。按佛書《妙法蓮花經》中所說:“如來佛曾爲衆僧說三乘,三乘即聲聞乘,辟支佛乘和佛乘,聲聞乘如求羊車,辟支佛乘如求鹿車,都不如佛乘,因爲佛乘‘利益天人,度脫一切’,如求牛車。”因此“牛車”爲佛家大乘也即詩中所說的“上乘”,其根本意思是指佛家圓通廣大的要道。
詩人在這最後兩句中首先稱讚舍利弗是“真羅漢”,即修行得道的長者,但他還沒有理解佛家的“上乘”即那圓通廣大的要道,言外之意便是“楚公”才真正懂得了佛家的“上乘”之法,即佛家要道。
這首詩在思想性上無足可取,只是玄而又玄的禪家之語。不過在用典上還有些特色。不見牽強與堆砌之痕,比較自然。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28526/prose_appreciations/9789
白石蓮花誰所共,六時長捧佛前燈。空庭苔蘚饒霜露,
時夢西山老病僧。大海龍宮無限地,諸天雁塔幾多層。
漫誇鶖子真羅漢,不會牛車是上乘。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