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譯文
秋末的大地披着一層濃重霜露,
我早晨起來走向那幽暗的南谷。
枯黃的樹葉覆蓋着溪上的小橋,
荒涼的山村只有參天的老樹。
寒花開得疏疏落落何等寂寞,
深谷的泉水細小而時斷時續。
機巧之心很早以前就已忘卻,
何以我還能驚動那機敏的麋鹿?
註釋
⑴南谷:地名,在永州鄉下。
⑵杪(miǎo):樹木的末梢。孫覿《西山超然亭》:“孤亭坐林杪,俯見飛鳥背。”引申爲年月季節的末尾。杪秋:秋末,深秋。
⑶幽谷:深谷。《詩經·小雅·伐木》:“...
作者:佚名
貞元二十一年(805),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被貶爲永州司馬,開始了痛苦的謫居生活。永州位於湖南、廣東交界處,是一個人煙稀少、荒蕪偏僻之地。柳宗元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常常觸景傷懷,對自己的遭遇,感慨萬千。加之,其所任永州司馬的官職,只不過是一個閒散的職位,因而無施展才華的機會,這便更加重了他的孤獨、憤懣之感,從這首五言古詩中,不難看出作者的這種情緒。由標題可知,詩是寫作者在一個秋日的早晨赴南谷路經荒村的所見,並且以人的行蹤爲線索逐步展開。
參考資料:
1、
李易,白淑嬡.《...
作者:佚名
南谷,在永州鄉下。此篇寫詩人經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見景象,處處緊扣深秋景物所獨具的特色。句句有景,景亦有情,交織成爲一幅秋曉南谷行吟圖。
詩人清早起來,踏着霜露往幽深的南谷走去。第一句點明時令。杪,末也。“杪秋”,即深秋。“霜露重”,固然是深秋景色,同時也說明了是早晨,爲“秋曉”二字點題。
中間四句寫一路所見。詩人來到小溪,踏上小橋,到處是黃葉滿地;荒涼的山村,古樹參天。一個“覆”字,說明這裏樹木之多,以致落葉能覆蓋溪橋;而一個“唯”字,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餘無所見。不僅如此,南谷中連耐寒的山花,也長得疏疏落落;從深山谷裏流出來的泉水,細微而時斷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