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ㄇㄢˊ ㄔㄥˊ ㄧˊ ㄐㄩㄝˊ

漫成一絕

朝代:唐代

原文: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譯文及註釋

更多
譯文
水中的月影離我只有數尺之遠,船中桅杆上的風燈照耀着夜空,時間馬上就要進入三更天。
棲息在沙灘上的白鷺靜靜地蜷身而睡,突然船尾方向傳來“撥剌”一聲,原來有一條魚兒躍出水面。
註釋
⑴漫成:即詩人一時應手之作。
⑵“去人”句:意謂月影靠船很近。江月:江面上空的月亮。南朝梁何遜《宿南洲浦》詩:“違鄉已信次,江月初三五。”
⑶風燈:船中桅杆上掛着照夜的燈,有紙罩避風。清陳維嵩《桂殿秋·淮河夜泊》詞:“船頭水笛吹晴碧,檣...

創作背景

更多

這首詩是杜甫寄居巴蜀時期所作,時間爲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當時杜甫正在從雲安(今四川雲陽)前往夔州的船上。

賞析

更多

在絕句體中,有一種“一句一絕”的格調。即每句寫一景,多用兩聯駢偶,句子之間似無關聯。它最初起源於晉代《四時詠》(“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峯。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鬆”)。唐代作者已不多,唯杜甫最喜運用這種體格。或許是因爲他太精於詩律,運用這種絕體,可以因難見巧。他最膾炙人口的絕句如“兩個黃鸝鳴翠柳”“糝徑楊花鋪白氈”“遲日江山麗”等,也都是用這種體格。這些詩的優點不只在於寫景生動,律對精切,而尤其在於能形成一個統一完美的意境,句與句彼此照應,融爲一幅完整圖畫。
這首詩寫夜泊之景。詩人寫月夜,不從空中之月寫起,而...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10982
猜你喜歡: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杜甫其他詩詞更多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复古游戏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