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之死

作者:佚名 九老之首 沈德潛是清朝大臣中的九老之首,活到九十七歲,而且位極人臣,官拜太子太傅,雖說是個名譽銜,但在清朝,能有這個頭銜的人像白烏鴉一樣稀少。沈德潛活得長,但發跡卻很晚,考上進士,點翰林那年,已經六十七歲皤然一老了。不過,科場蹭蹬的沈德潛,卻是一個名滿江南的老名士,詩做得好。入翰林後,沈德潛例行考試並沒有考好,由於乾隆的看重,不僅沒有給發下去做知縣,反而走進皇帝的南書房,掛上了“上行走”的頭銜,從此一路暢通,翻着跟頭升了上去。此公到八十多歲退休之前,一直沒有離開皇帝的身邊。如此好運的沈德潛,唯一的憑藉,就是一手好詩,以及低調而且善於迎合聖意的老道功夫。因此,有人認爲,沈德潛其實是乾隆的槍手,乾隆的詩,實際上是沈的手筆。不過,看過一些乾隆御製詩之後,沈給乾隆的詩修改潤色應該沒錯,清史稿也說,他曾爲乾隆校正《御製詩集》。但捉刀代筆好像不確,因爲乾隆的詩實在太差,有的像張打油,有的則像散文碼齊了押上韻,實在不大可能出自一個詩壇老手的手筆。 老名士兼老大臣的沈德潛,十幾年伴君伴虎,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沒有透露半點“給皇帝改文章”的得意,由此掙來了逐年增加的恩遇,功名利祿,死了之後諡美號,立祠堂祭祀。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老名士活的時候總算安然渡過,但後來還是出事了。出事的原因,是老名士雖然已經變成了老大臣,但虛榮心卻並沒用真的丟到長白山或者爪哇國去,無論如何,給皇帝改文章都是難得的榮耀,當時不敢說,卻不想從此被湮滅掉,因此,沈在自己的遺稿中,還是留下了表明自家榮耀的明確痕跡。不想,老名士想傳之後世的,恰是皇帝所格外忌憚的,沈德潛死後,乾隆藉故從沈的家人那裏,騙來了沈的遺稿,這下老名士的餡兒露了。皇帝被氣了個半死,公開發做不方便,找了一個茬,“奪德潛贈官,罷祠削諡,僕其墓碑”,就差掘墳鞭屍了。這個茬,有人說是沈德潛詩題曰黑牡丹者,有“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之句,可以上綱上線牽強扯成不滿“本朝”的悖逆言論。也有一說是沈德潛給某舉人的文集做過序,而這個文集後來被人檢舉,有關礙文字。 名節未保 沈老名士死後沒有保住名節,骸骨都不得安寧,其真正的緣由肯定不是這種牽強附會的罪過,還是跟那倒黴的詩有關。用乾隆的話來說,就是,“朕於德潛,以詩始,以詩終。”皇帝和名士虛榮心都強了一點,互相較勁的結果,最終,沈家丟了皇家給的好處,而皇帝則丟了人。其實呢,寫詩,從手民之誤,魚魯亥豬,到平仄不協,壓錯了韻腳,找人修改,本是尋常之事。然而,這種百姓的平常事,到了皇帝那裏,就一定有麻煩,因爲皇帝是聖上,一生下來就不能有錯,有了錯,需要改,也得悄悄地進行,假裝從來沒改過。臣子們也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捧臭腳到底。比如乾隆給靈隱寺題字,把個靈字(繁體)上面的雲字頭寫大了,下面不夠寫了,於是臣子就出主意改題爲雲林禪寺。
沈德潛(1673~1769 )字確士,號歸愚,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清代詩人。乾隆元年(1736)薦舉博學鴻詞科,乾隆四年(1739)成進士,曾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爲葉燮門人,論詩主格調,提倡溫柔敦厚之詩教。其詩多歌功頌德之作,但少數篇章對民間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歸愚詩文全集》。又選有《古詩源》、《唐詩別裁》、《明詩別裁》、《清詩別裁》等,流傳頗廣。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