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生平

作者:佚名 出生考證 姜夔出生地東流水橋 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依據學界共識,姜夔出生於公元1155年。 不過存在疑問的是,這一年,姜夔在哪裏出生了呢? 鄱陽縣姜夔文化研究會會長姜清水長期以來對此進行了考證。他說,鄱陽縣姜氏一脈相承,雖然鄱陽姜氏族譜幾經重修,但根據他掌握的各種版本族譜,譜中都有“白石堂”,並在幾次的修譜譜序中都提到堯城東流水橋是祖居地。 世事變遷,如今鄱陽縣早已沒有東流水橋這個地名,姜夔出生地究竟在鄱陽何方?爲了尋求“東流水橋”的具體位置,姜清水苦苦尋覓,直到鄱陽縣文化研究者朱貴安告知:“東流水橋就在鄱陽縣七條巷。”姜夔文化研究會另一成員姚道生在翻查民國縣誌時,也偶然發現,他的手抄本上有“東流水橋”的記錄。 在民國志稿《交通卷》中見有一段這樣的字樣:“東流水橋:在城北隅畫錦坊,泄城西北隅水至劉家塘,穿城出。”更令他們興奮的是,在一份《乾隆志》手抄本上又找到了“畫錦坊”的記載:畫錦坊、承流巷(八條巷)、艮止巷(九條巷)。從鄱陽縣《民國志》與《乾隆志》上可以看出:東流水橋用以是泄城西與城北之水。如今要重新找到“東流水橋”的位置,就需在鄱陽縣老汽車隊沿老縣委、桐子園,劉家塘而東入東湖,在如今的七條巷與八條巷之間。 2010年的4月,在鄱陽縣城看到的東流水橋原址,橋已不復存在,只是保留了泄水的地下通道。如此,就可以勾劃出東流水橋的具體方位了,也就是鄱陽鎮五一北路至東流湖小學段下水道處。東南是現今的人民銀行、東北是商業局、西南是老法院、西北是湖管局,不到半平方公里範圍內。 姜清水說,至此可以認定,姜夔出生地在人民銀行、商業局、湖管局這個不到半平方公里的範圍內。 夔父名噩,祖籍在饒州所轄的德興縣。紹興三十年進士,以新喻丞擢知湖北漢陽縣。因生計和應試之便,舉家遷鄱陽縣入籍。鄱陽是贛東北的門戶,扼水陸交通的要衝,物產富饒,商賈雲集。宋室南遷後,人口激增,鉅子顯達,來往此間,更日見其繁榮。夔出生於書宦門第,幼年隨父受教,擅長詩詞,熟諳音樂;復得父輩文墨交往的感染,城市歌舞的薰陶,爲其愛好和學識的長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姜夔少年喪父,曾隨姊生活。得親友介紹,就學於詩詞名流千巖老人蕭德藻,得其賞識,並娶其侄女爲妻。夔爲人清高,不汲汲於功名,一生困頓。終其身爲布衣;但以詩詞、音樂及書法與人交往,藉此謀取生計。自青年時期起,他就廣爲交遊,往反羈滯於江淮湖杭之間;結識了當時宿儒名士如范成大楊萬里辛棄疾等人,豐富了學識,提高了詩詞和音樂的創作水平。詞至南宋已發展到高峯,詞家輩出,取材廣泛,筆調不一,斑爛繽紛。但一般詞人所作,多依傳統詞格填制;有的已拗口,不易歌唱。姜夔因嫺通音律,於通用詞調外,每自創詞牌,自制新調曲譜,並能吹彈伴和;舊的詞調經他的手筆,有因詞意和演唱所需而破格出新者,如平韻《滿江紅》。這在當時確屬難能可貴。只有北宋的周邦彥在自作詞曲方面,能與他相提並論,世人因稱“前有美成,後有堯章”。姜夔的詩,風格高秀,繼承和發展了江西詩派的風韻,有《白石詩集》傳世。清代詩人朱彝尊在《重鋟裘司直詩集序》中論江西詩派時說:“繼蕭東夫(即蕭德藻)起者,姜堯章其尤也。”他的詞曲更爲後世所推崇。姜夔和吳文英等成爲南宋前期詞家婉約派主要代表,上繼“花間”(《花間集》),強調音樂性,被認爲是詞家的正宗。姜夔詞的風格是:清新峻拔,立意幽遠,煉字琢句,倚聲協律。 《白石道人歌曲》收詞八十首,其中十七首帶有曲譜。《揚州慢》、《杏花天影》、《淒涼犯》、《暗香》《疏影》、《徵招》、《角招》等十四首是他自創的詞調和樂曲;三首是填詞配曲的,內有一首填的是范成大的《玉梅令》。這十七首,每首定有宮調,並以宋代工尺字譜(與今流行的工尺譜有所不同)斜行注節,扣於字旁。這些有譜的詞調是他一生中文藝創作的精髓,爲後人留下了可資研考演唱的豐厚遺產,對南宋後期詞壇創新和詞式上的格律變化有很大的影響。白石創制的詞調《揚州慢》,是他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他二十二歲,自漢陽出遊,途經金人兩次蹂躪、慘遭兵燹的揚州,看到昔日繁華的商業都城,已是“市塵盡薺麥,號角吹宵寒”,更顯得空蕩淒涼。眼前的景象和愛國的情思,激起他強烈的感情,用警闢對比的詞藻度成此曲,傳爲佳作。光宗紹熙二年(1191),他在名詩人楊萬里家,得聆一琵琶藝彈奏久已失傳的《醉吟商朝渭州》古調,他虛心學習了該曲的品弦法,填詞編成了清新的《醉吟商小品》。後到合肥,目睹邊城一片離索,感懷古英雄之偉烈,創作了寓意深遠的犯曲(中有轉調變化之曲)《淒涼犯》。同年,范成大已告老還鄉,姜夔應範的邀請,往訪範於吳縣(今蘇州)的範村。他賞梅遊覽後,創制了《暗香》、《疏影》兩曲獻給範。範令其婢-歌女小紅“肄習之”。音節清婉美妙,範讚賞不已,後來就將小紅贈給了姜夔。夔詩《過垂虹》雲:“自琢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鬆陵路,回首煙波廿四橋。”即詠此事。姜夔在吳興寄居時間較長,後期還寫了《鬲溪梅令》和擬古樂調的《角招》、《徵招》等歌曲。這些擬古樂調對我國古樂歌曲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從白石歌曲的《詞引》中,可知姜夔曾對《楚辭》的“九歌”皆注律呂,琴曲亦注指法,這說明他除對古曲音律有研究外,古琴的彈奏也是精通的。他晚年曾參考浙江民間風俗歌曲,創作了“越九歌”;又曾按七絃琴演奏伴唱的風格,寫下了騷體《古怨》琴歌,抒發他對山河破碎、身世淒涼、世道坎坷的怨恨和悲嘆。姜夔以他多方面的才華,不斷地交遊和研究,卓然成家,贏得了極大的聲譽。慶元三年(1197),姜夔將多年來對音樂的研究和意見寫出了《大樂議》和《琴瑟考古圖》各一卷,呈獻給朝廷,用以議正樂典。他十分注重琴學,在《七絃琴圖說》中闡述了南宋時代的古琴宮調,提出了分琴爲三準(自一徽至四徽爲上準,四徽至七徽爲中準,七徽至龍齦爲下準),三準各具十二律。各述了轉弦合調圖,總述了取琴“應聲”之法等。這些撰著對我們研究中古音樂和古琴等樂器的演奏是有很高價值的。兩年後,姜夔又向朝廷呈上了《聖宋饒歌十二章》,再次希望獲得朝廷採納和提拔任用,但未成功。這些樂議和樂章直到姜夔死後十年,理宗才“詔以夔所進樂議、樂章付太常(掌管宗廟禮儀音樂之官)”。夔爲人清高,犖犖不羈。曾與抗金主戰的大臣名將張浚之孫張鑑結爲至交,並長期得其資助。鑑死後,夔生計日絀,但仍清貧自守,不肯屈節以求官祿。晚年多旅食抗嘉湖之間。當寓居武康時,與白石洞天爲鄰,有潘轉翁者號之曰:“白石道人”。夔答以詩云:“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世人喚作白石仙,一生費齒不費錢。”用以自解其清苦。他在飽經顛沛轉徙的困顧生活後,嘉定元年(1208)病卒於臨安(今杭州)水磨方氏館旅邸。幸得友人捐助,始獲就近安葬。姜白石一生困蹇,懷才不遇,但卻給我們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學藝術遺產。對他的詞調音樂,我國民族音樂史學家楊蔭瀏著有《白石道人歌曲研究》一書,論證澤注極詳,可資參考。 人物記載 鄱陽人。蕭東夫德藻愛其詞,妻以兄子,因寓居吳興之武康,與白石洞天爲鄰,自號白石道人。(《絕妙好詞箋》卷二) 夔長於音律,嘗著大樂議(詳載《宋史·樂志》),欲正廟樂。慶元三年,詔付奉常有司收掌,令太常寺與議大樂。時嫉其能,是以不獲盡其所議,人大惜之。(陸鍾輝刻本《白石道人詩集》引《吳興掌故》) 夔學詩於蕭千巖,琢句精工。(《鶴林玉露》卷十四) 嘗爲自敘:“某早孤不振,幸不墜先人之緒業。少日奔走,凡世之所謂名公巨儒,皆嘗受其知矣。內翰樑公,於某爲鄉曲,愛其詩似唐人,謂長短句妙天下。樞使鄭公愛其文,使坐上爲之,因擊節稱賞。參政範公成大以爲翰墨人品,皆似晉、宋之雅士。待制楊公萬里以爲於文無所不工,甚似陸天隨,於是爲忘年友。復 州蕭公,世所謂千巖先生者也,以爲四是年作詩,始得此友。待制朱公既愛其才,又愛其深於禮樂。丞相京公不特稱其禮樂之書,又愛其駢儷之文。丞相謝公愛其樂書,使次子來謁焉。稼軒辛公,深服其長短句。如二卿孫公從之、胡氏應期、江陵楊公、南州張公、金陵吳公及吳德夫、項平甫、徐子淵、曾幼度、商翬仲、王晦叔、易彥章之徒,皆當世俊士,不可悉數,或愛其人,或愛其詩,或愛其文,或愛其字,或折節交之。若東州之士,則樓公大防、葉公正則,則尤所賞激者。嗟乎!四海之內,知己者不爲少矣,而未有能振之於窶困無聊之地者。舊所依倚,惟有張兄平甫,其人甚賢,十年相處,情甚骨肉,而某亦竭誠盡力,憂樂關念。平甫念其困躓場屋,至欲輸資以拜爵,某辭謝不顧,又欲割錫山之膏腴,以養其山林無用之身。惜乎平甫下世,今惘惘然若有所失。人生百年有幾?賓主如某與平甫者復有幾?撫事感慨,不能爲懷。平甫既歿,稚子甚幼。入其門則必爲之悽然,終日獨坐,逡巡而歸。思欲捨去,則念平甫垂絕之言,何忍言去。留而不去,則既無主人矣,其能久乎?”(齊東野語卷十二) 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馬塍。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姜詞有汲古閣《宋六十家詞》本、江都陸氏《姜白石詩詞合集》本、王氏四印齋所刻《雙白詞本》、許氏榆園叢刻本、朱氏《強村叢書》本、沈氏遜齋影乾隆十四年張奕樞刊本。其自度曲,並綴音譜,爲研求宋詞樂譜之主要資料。 合肥情事 白石生平有一段情事,銘心而刻骨,常於其文字中露出鱗爪,而總是語焉不詳。半個世紀前,夏承燾先生細細尋繹勾沉,終於使這段情緣較爲完整地浮出水面。大致的情況是,姜白石早年曾客居合肥,與一對善彈琵琶的姊妹相遇,從此與其中一位結下不解之緣,卻因白石生計不能自足而不得不遊食四方,遂無法廝守終老。姜白石詩中提及此一情事的,只有《送範伯訥往合肥》絕句三首,而他的詞中,據夏承燾先生的研究,與此情有關的有二十二首之多,佔其全部詞作的四分之一,足見其縈心不忘。前人多因不曉本事,常常責其費解,王國維甚至有“白石有格而無情”之譏評。可事實上,白石用情之專之深,在兩宋文人中只有陸游差堪比擬。這也使得他的詞具有極爲感人的品質,誠如夏承燾先生所說的,“在唐宋情詞中最爲突出”。
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遊。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爲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