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蟾宮折桂 升庵自幼聰慧過人,又非常好學,再加上他出生於書香門第,是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楊廷和之子,湖廣提學僉事楊春之孫,所以從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七歲時,他母親教他句讀和唐代絕句,常能背誦。十一歲時,就... ......
作者:佚名 楊慎自幼聰穎,十一歲即能作詩。十二歲,寫成《古戰場文》,衆人皆驚。進京後,寫《黃葉詩》,爲李東陽所讚賞,讓他在自己門下學習。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中式辛未科殿試一甲第一名... ......
作者:佚名 楊慎存詩約2300首,所寫的內容極爲廣泛。因他居滇30餘年,所以“思鄉”、“懷歸”之詩,所佔比重很大。他在被謫滇時,妻子黃娥伴送到江陵話別,所作的《江陵別內》表現別情思緒,深摯悽婉。《宿金沙江》描寫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豈意飄零瘴海頭,嘉陵回... ......
作者:佚名 揭示理學和心學都存在着“重虛談”、“多議論”、“學而無實”、“學而無用”的弊端。 楊慎說: 騖於高遠,則有躐等憑虛之憂;專於考索,則有遺本溺心之患。故曰:“君子以尊德性而道問學”。故高遠之弊,其究也,以六... ......
作者:佚名 褒 李贄在《續焚書》中說: “升庵先生固是才學卓越,人品俊偉,然得弟讀之,益光彩煥發,流光百世也。岷江不出人則已,一出人則爲李謫仙、蘇坡仙、楊戍仙,爲唐代、宋代並我朝特出,可怪也哉!” 李贄恨不得“餘是以竊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