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ㄌㄨㄥˊ ㄓㄨㄥˋ ㄉㄨㄟˋ

隆中對

朝代:魏晉

原文:

亮躬耕隴畝,好爲《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爲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衆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爲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衆,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爲之用,此可以爲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相關成語

更多

作者:佚名
如魚得水:好像魚得到水一樣。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很適合的環境。
挾天子以令諸侯:比喻用領導的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
天府之國:現多指以成都平原爲中心的富庶之地。
簞食壺漿:形容軍隊受到羣衆熱烈擁護和歡迎的情況。
鼎足之勢:比喻三方面並立的局面。
三顧茅廬: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爲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思賢如渴:也作“求賢如渴”像口渴思飲一樣訪求賢士。形容羅致人才的急迫。
度德量力:度:...

文言現象

更多

作者:佚名
古今異義
【將軍宜枉駕顧之】古義:拜訪 今義:照顧
【凡三往】古義:總共 今義:平凡
【孤不度德量力】古義:我,古代王侯的自稱今義:孤立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古義:大概 今義:危險[2]
【遂用猖獗】古義:因此今義:使用
【遂用猖獗】古義:失敗今義:兇狠而放肆
【抑亦人謀也】古義:而且 今義:壓抑
【此可以爲援而不可圖也】古義:可以把 今義:表示許可
【此人可就見】 古義:接近,趨向 今義:就是。
【利】古義:物資 今義:利益;有利的
【於是與亮情好日密】古義:一天...

譯文及註釋

更多

作者:佚名
譯文
諸葛亮親自在田地中耕種,喜愛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yuè)毅相比,當時人們都不承認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潁川的徐庶與諸葛亮關係甚好,說是確實這樣。
適逢先帝劉備駐紮在新野。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這個人,可如同一條臥着的龍啊,將軍是否願意見他?”劉備說:“您和他一起來吧。”徐庶說:“這個人只能你去他那裏拜訪,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門來,將軍你應該屈尊親自去拜訪他。”
因此先帝就去拜...

寫作背景

更多

作者:佚名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朝政腐敗,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都極爲尖銳,終於在公元184年爆發了全國規模的黃巾農民大起義。黃巾農民起義軍失敗後,地主階級加重剝削農民,政治異常黑暗,地方豪強的武裝割據一方,這就形成了長達十年之久的軍閥混戰。在割據混戰的初期,曹操佔據兗州、豫州(山東南部、河南),袁紹佔據冀、青、並、幽四州(河北省、遼寧省、山東省、山西省及河南省北部),劉表佔據荊州(湖北、湖南省),孫策佔據江東(長江下游),劉焉、劉璋父子佔據益州(四川)。劉備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

賞析

更多

作者:佚名
《隆中對》就是寫劉備前去拜訪諸葛亮,請諸葛亮出山爲他出謀劃策。文章通過隆中對策,給讀者塑造了諸葛亮這個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形象。他善於審時度勢,觀察分析形勢,善於透過現狀,掌握全局,並能高瞻遠矚,推知未來。作者對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逐步深入地完成的。
文章開頭寫他“躬耕隴畝,好爲《梁父吟》”,就頗耐尋味。“躬耕隴畝”,並不是簡單地寫他親自耕作,而是着重說明他隱居於田野。於此讀者可以想到,一個負有卓越才識的人而隱居不仕,必有重重憂事在心。而“好爲《梁父吟》”,就正含蓄地揭示...

介紹

更多

作者:佚名
“對”,對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問的政治、軍事、經濟方面的策略叫“對策”。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時,諸葛亮針對劉備所提的問題陳述其對策,當時諸葛亮只有26歲。此後,諸葛亮即出山輔佐劉備,做劉備的軍師(後爲丞相),幫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的對策後來成爲指導劉備若干年行動的綱領。
《隆中對》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三國志》的作者是陳壽。《隆中對》的提法並不是陳壽在《三國...

歷史背景

更多

作者:佚名
東漢末年,由於東漢王朝的殘酷壓榨和自然災害的猛烈襲擊,廣大的農民家破人亡,顛沛流離,無以爲生,被迫鋌而走險。東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在張角兄弟的領導下,爆發了著名的黃巾起義。起義軍用黃巾裹頭,呼喊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義軍到處,“所在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川黃巾起義的浪潮迅速席捲了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沉重地打擊了東漢豪強地主的反動統治。面臨滅頂之災的東漢王朝爲了維護風雨飄搖的統治,急忙調兵遣將,向農民起義軍瘋狂反撲;各地的豪強勢力也趁此機會招兵買馬,加入鎮壓農民起義軍的行列...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70545
猜你喜歡:
初中文言文 寫人

陳壽

陳壽     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史學家,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時候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祕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爲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後,歷任著作郎、長平太守、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並《三國志》。歷經10年艱辛,陳壽完成了流傳千古的歷史鉅著《三國志》。《三國志》是一部紀傳體三國史,書中有440名三國曆史人物的傳記,全書共65卷,36.7萬字,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陳壽其他詩詞更多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