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ㄊㄨㄥˊ ㄘㄨˋ

童趣

朝代:清代

原文: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爲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衝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爲之怡然稱快。
餘常於土牆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爲林,以蟲蟻爲獸,以土礫凸者爲丘,凹者爲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爲所吞。餘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特殊語句翻譯

更多

作者:佚名
倒裝句式
(1)“徐噴以煙”等於“以煙徐噴”。譯爲:用煙慢慢地噴(它們)。
(2)“留蚊於素帳中” 等於“於素帳中留蚊”。 譯爲:又在未染色的帳子裏留幾隻蚊子。
(3)“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等於“私擬作羣鶴於空中舞”。譯爲:我暗自把它們比作羣鶴在空中飛舞。
省略句式
(1)“使與臺齊” 等於“使(之)與臺齊”。 譯爲:使身子跟臺子一般高。
(2)“見二蟲鬥草間” 等於“見二蟲鬥(於)草間”。 譯爲:我看見兩隻小蟲在草間相鬥。
(3)“果如鶴唳雲端”等於“果...

古今異義解釋

更多

作者:佚名
方:古義:正在; 今義:方形
或:古義:有時,有的人; 今義:或許
餘:古義:我; 今義:剩下
蓋:古義:發語詞,相當於“原來是”。 今義:動詞,建築;名詞,器具上部有遮蔽作用的東西。
觀:古義:景象 今義:看
私:古義:私下 今義:自私

漢語知識

更多

作者:佚名
通假字
強:通“僵”,僵硬。項爲之強:脖子看得都酸了。
多音字
蝦:通“蛤”há蝦蟆蛤蟆xiā對蝦
詞類活用
名詞用作動詞:
鞭數十(“鞭”,鞭子,這裏活用名詞作動詞,“鞭打”的意思。)
果然鶴也(“鶴”,白鶴,這裏活用名詞作動詞,“變成白鶴”的意思。)
一詞多義
觀:①昂首觀之〔看〕②作青雲白鶴觀〔...的景象〕
察:①明察秋毫〔看〕②必細察其紋理〔觀察〕
時:①...

譯文及註釋

更多

作者:佚名
譯文
我回憶兒童時,可以張開眼睛看着太陽,能看清最細微的東西。我看見細小的東西,一定會去仔細地觀察它的紋理,因此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天蚊子發出雷鳴般的聲響,我暗自把它們比作羣鶴在空中飛舞,我心裏這麼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變成仙鶴了;我擡着頭看它們,脖頸都爲此僵硬了。我又將幾隻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帳子中,用煙慢慢地噴它們,讓它們衝着煙霧邊飛邊叫,我把它當做一幅青雲白鶴的景觀,果然像仙鶴在天空中鳴叫,我爲這景象高興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牆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臺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臺相平...

寫作背景

更多

作者:佚名
《浮生六記》以作者夫婦生活爲主線,贏餘了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遊各地的所見所聞。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陳芸情投意合,想要過一種布衣蔬食而從事藝術的生活,由於封建禮教的壓迫與貧困生活的煎熬,終至理想破滅。本書文字清新真率,無雕琢藻飾痕跡,情節則伉儷情深,至死不復;始於歡樂,終於憂患,漂零他鄉,悲切動人。此外,本書還收錄了清代名士冒襄悼念秦淮名妓董小宛的佳作《影梅庵憶語》。
《浮生六記》中《閒情記趣》的《童趣》已選入七年級人教版及六年級魯教版的語文書中。

教案建議

更多

作者:佚名
本文可用兩節課教讀。
由於本文是學生初中入學後所學第一篇文言文,有必要先談談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時間不超過20分鐘。要點如下:
一、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體,特點是簡潔、典雅。文言文來源於古代漢語口語,現代漢語也來源於古代漢語口語,二者同源而異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爲主,不同爲次,所以不難學,我們要有學好的信心。
二、學文言是爲了繼承祖國的文化,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歷史上的許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許多詞、語依然保存在現代漢語中,學文言文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倉庫。
三、學好文言文的關鍵在於培養語感。培養語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讀...

整體把握

更多

作者:佚名
本文主旨是寫作者兒時的“物外之趣”,這同時也是本文畫龍點睛之語。“物外之趣”雖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它是觀物者的主觀體驗作用於物的結果,也可以草間之蟲皆極細小之物,可以誘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開篇先說作者兒時眼力極好,然後點明文章主旨。“張目對日”,猶言能經受強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視力極佳,極細小之物也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視力,再加上“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的癖好,因而能發現“物外之趣”。這是總提,僅用32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異想天開,將它想象成“羣鶴舞於空中”的動人圖景,並且看得入了迷。隨後他又...

品論

更多

作者:佚名
《浮生六記》是一部水平極高影響頗大的自傳體隨筆,在清代筆記體文學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該書的特點在於真純率真,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富有創造性。這種創造性,首先體現在其題材和描寫對象上。在書中,作者以深情直率的筆調敘了夫妻閨房之樂,寫出了夫妻間至誠至愛的真情。在中國文學史上,描寫情愛的詩文很多,但大多或寫宮廷豔史,或寫權勢禮法淫威下的愛情悲劇,或寫風塵知己及少男少女之間的纏綿,很少涉及夫妻之情。別具慧眼的陳寅恪指出:“吾國文學,自來以禮法顧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間關係,而於正式男女關係如夫婦者,尤少涉及。蓋閨房燕暱之情意,家庭迷鹽之瑣屑,大抵不列於篇章,惟以籠統之詞,...

問題研究

更多

作者:佚名
沈復《浮生六記》中“閒情記趣”一章,主要記作者長大後對花木的喜愛和婚後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圍環境的瑣事;記童年趣事的只有開頭一小段,因而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在描寫兒童觀物的心理過程上頗具特色,值得研究。
年幼的作者由羣蚊亂飛想到“羣鶴舞於空中”,這是所謂類似聯想;再想到“鶴唳雲端”,則是接近聯想。這後一種聯想又促使他產生了模仿的意願,於是“留蚊於素帳中,使之衝煙而飛鳴”,再經過凝神細觀,“果如鶴唳雲端”,這是年幼作者的錯覺,也是他所追求的目標,因爲鶴翔,鶴鳴都是比喻人生大志的,所謂的鶴鳴九...

所涉成語

更多

作者:佚名
明察秋毫:明:眼力;察:看清;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比喻極其細小的東西。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的非常纖細的羽毛。形容眼裏可以看清極其細小的東西,也指視力很好。
龐然大物:極大極大地東西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夏蚊成雷:夏夜裏蚊羣嗡嗡的叫聲像悶雷。
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
怡然稱快:高興地連聲叫好

簡介

更多

作者:佚名
《浮生六記》是他的一部自傳體作品,書共六篇,卷一 《閨房記樂》 卷二 《閒情記趣》 卷三 《坎坷記愁》 卷四 《浪遊記快》 卷五 《中山記歷》 卷六 《養生記道》.故名“六記”。今已佚其二,書中記閨房之樂,見琴瑟相和、繾綣情深;記閒情雅趣,見貧士心性、喜惡愛憎;記人生坎坷,見困頓離合、人情世態;記各地浪遊,見山水名勝、奇聞趣觀。中國現代文學大師林語堂曾將《浮生六記》翻譯成英文介紹到美國,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讚譽。道光二十九年(1849)王韜曾爲此書作跋,稱讚此書“筆墨之間,纏綿哀感,一往情深。”《浮生六記》以及別的書正是採用“前序後跋”的手法。
一種平常的...

欣賞分析

更多

作者:佚名
本文選自清代文學家沈復的《浮生六記》之《閒情記趣》,該書原有六記,現存前四記,是一篇帶有抒情性的回憶錄和記敘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動的筆觸、細膩的刻畫,記述了作者兒時一些“神遊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爲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充滿童真童心的童趣圖,充分表現了少年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稚氣爛漫的情趣。主要體現在:
一、憶寫童趣,一線串珠。
這是一篇敘述童年趣事的美文,其核心就是凸現那令人沒齒難忘的童真童趣,爲此,文章以兒童眼中看世界所得“童趣”爲主線,按照“總—分”結構組織全文,緊扣一個“趣”字來寫。...

中心

更多

作者:佚名
主旨句:故時有物外之趣。
主題:作者追憶了童年生活中細緻觀察景物的奇趣,反映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爛漫的童趣。
要想擁有童趣,要善於觀察和思考,熱愛生活,擁有想象力和愛心。
三個畫面:1、觀蚊成鶴 2、神遊“山林” 3、觀蟲鬥,驅蛤蟆

賞析

更多

作者:佚名
作者追憶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爛漫的童趣。全文可分爲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總寫童年視覺敏銳,喜歡細緻地觀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樂趣。
“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既反映小孩子視覺敏銳,又表現出孩子的稚氣、天真。“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說明作者小時候善於細緻地觀察細小事物,看到細微的事物中那些別人所不能看到的妙處,產生超然物外的樂趣。
第二部分(第2段至篇末),具體寫童年觀察景物的奇趣。
先寫夏天觀察蚊飛的樂趣。“夏蚊成雷”是誇張又是比喻,這裏則是“我”從蚊羣嗡嗡的聲音與悶雷聲相似的特點聯想到雷聲。而把蚊比...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70513
猜你喜歡:
初中文言文

沈復

沈復     沈復 (1763年—1825),字三白,號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於長洲(今江蘇蘇州)。清代文學家。著有《浮生六記》。工詩畫、散文。據《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於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隨父親到浙江紹興求學。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復隨父親恭迎聖駕。後來到蘇州從事酒業。他與妻子陳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變故,夫妻曾旅居外地,歷經坎坷。妻子死後,他去四川充當幕僚。此後情況不明。

沈復其他詩詞更多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