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ㄧˋ ㄑㄧㄣˊ ㄜˊ · ㄩㄥˇ ㄊㄨㄥˊ

憶秦娥·詠桐

朝代:宋代

原文: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後,暮天聞角。
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註釋

更多
作者:佚名
(01)四印齋本《漱玉詞》補遺題作“詠桐”,此詞據《全芳備祖》後集卷十八“梧桐門”錄入,芳權手校注本亦據以補錄,王本調下注雲:“按《全芳備祖》各詞,收入何門,即詠何物。惟陳景沂常多牽強附會。此詞因內有‘梧桐落’句,故收入‘梧桐門’,實非詠桐詞。”又篇末注云:“此詞又見楊金本《草堂詩餘》前集捲上、《花草粹編》卷三,無撰人姓名”。
(02)此詞黃本列爲“建炎元年南渡以後之作”,並校雲,“下片詞筆較弱,姑存之。”陳祖美則以爲作於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深秋趙明誠病卒後,並稱之爲悼亡詞,皆非是。細玩詞境,乃鄉村景色。據趙明誠《青州仰天山羅漢洞題名》:“餘以大觀戊子之重...

賞析二

更多
作者:佚名
此詞,從“棲鴉歸後”、“情懷惡”、“寂寞”透露出這是作者南渡後的懷人之作。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開端起得陡然,把讀者帶到高高的樓閣之上。女主人登樓眺望,遠處那蜿蜒起伏參差錯落的羣山,近處那遼闊坦平的原野,都被一層灰濛濛的薄霧籠罩着。“煙光薄”的悽暗色彩,似乎籠罩全篇,也似塗在讀者的心上。作者用了兩個“煙光薄”,加深了“亂山平野”的昏冥色彩。前一句最後的詞語,恰恰與相接的下一句開頭的詞語相同,這在修辭格中叫“頂針”,在詞中有時這是詞調格律的需要。這與易安《添字採桑子》:“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

賞析一

更多
作者:佚名
四印齋本《漱玉詞補遺》題此詞作“詠桐”,似未切。縱觀全篇,這應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儘管因爲難以考證它的作年,我們無法準確把握作者揮毫濡翰時的情境和心緒,因而也無法深究作者所抒之情的底蘊是黍離之悲還是相思之苦,但作者抒情的真摯程度卻足以使我們受到感染,而不著痕跡地顯現於其中的高超技巧也足以令我們折服。
詞的上篇寫登樓的所見所聞。在一個秋天的傍晚,作者懷着“剪不斷,理還亂”的愁思,緩步登臨高閣,憑欄遠眺。躍入她眼簾的竟是那樣一番衰颯、悲涼的景象:繚亂的羣山,平曠的原野,慘淡的煙光,以及聒噪着歸巢的昏鴉。它們拼合爲一幅令人傷心慘目的秋晚眺望圖。有圖若此,難堪已極...

賞析三

更多
作者:佚名
南渡之後,李清照遞遭家破人亡、淪落異鄉、文物遺散、惡意中傷等沉重打擊,又目睹了山河破碎、人民離亂等慘痛事實。這首《憶秦娥》就是詞人憑弔半壁河山,對死去的親人和昔日幸福溫馨生活所發出的祭奠之辭。
上片寫登臨高閣的所見所聞。起句“臨高閣”,點明詞人是在高高的樓閣之上。她獨佇高閣,憑欄遠眺,撲入眼簾的是“亂山平野煙光薄”的景象:起伏相疊的羣山,平坦廣闊的原野,籠罩着一層薄薄的煙霧,煙霧之中又滲透着落日的最後一縷餘輝。疊句“煙光薄”加強了對這種荒涼、蕭瑟景色的渲染,造成了使人感到淒涼、壓抑的氣氛...
猜你喜歡:
詠物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其他詩詞更多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