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譯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麼宏偉壯麗?
你既挺拔蒼翠,又橫跨齊魯兩地。
造物者給你,集中了瑰麗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峯,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層層雲氣升騰,令人胸懷盪滌,
看歸鳥迴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總要登上你的絕頂,
把周圍矮小的羣山們,一覽無遺!
註釋
1.嶽:此指東嶽泰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爲五嶽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
3.齊、...
開元二十四年(736),24歲的杜甫開始遊歷天下。在北遊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的時候,杜甫寫下了三首《望嶽》詩,分別吟詠了東嶽泰山、南嶽衡山和西嶽華山,這一首就是望東嶽泰山所作。作爲現存最早的杜甫詩作,全詩字裏行間都洋溢着一種青年人蓬勃向上的朝氣,詞句間氣勢磅礴,情調高昂,風格明快,具有詩人早期詩歌開朗豪放的特色。第一句“岱宗夫如何?”寫詩人剛見...
作者:佚名
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緊緊圍繞詩題“望嶽”的“望”字着筆,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後是俯望。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自己勇於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氣。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纔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歎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嶽之首,故尊爲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麼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於句首的語氣助詞,這裏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
作者:佚名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詩人到洛陽應進士,結果落第而歸,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不羈的漫遊生活。作者北遊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第一首詩就是在漫遊途中所作。第二首詩作於作者中年時,宰相房琯敗績喪師於陳濤斜被罰,抗疏救之而獲罪被貶而滿是失意。第三首作於作者暮年。
參考資料:
1、
李滲.杜甫詩集選:長江出版社,2009年:26-28
2、
蕭滌非.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320-321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