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主要經歷

作者:佚名 諫吳王書 鄒陽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社會經濟逐漸恢復發展、思想文化相對自由,同時也是各種社會矛盾潛滋暗長的時期。承秦之衰,爲了迅速恢復被戰爭破壞的社會經濟,劉漢皇朝在初期崇尚道家黃老學說,實行無爲而治。到文帝、景帝時期,經濟上,社會生產力有所發展,出現了封建史家所豔稱的“文景之治”;政治上,劉漢皇朝日加鞏固,但諸侯王的勢力也在擴張,分裂因素不斷增加;思想文化上,諸子之學復起,士人的活動有一定的自由度,雖然不比春秋戰國時期任意馳騁,“合則留,不合則去”,但也可以講議集論,著書立說。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大約於文帝中期,鄒陽與著名賦家枚乘、嚴忌(即莊忌,爲避漢明帝劉莊名諱改)等先後應聘至富庶的吳國。吳王劉濞是漢高祖劉邦之侄,漢初封於吳地3郡53城,地理位置優越,擅漁、鹽、銅山之利,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實力已經相當強大。國富起異心。吳王劉濞招致流亡,延攬賢士,謀奪帝位。鄒陽至吳之後,吳太子赴長安朝見文帝,與皇太子博戲,無意中被皇太子用博局(棋盤)砸死。當時御吏大夫晁錯又向漢景帝建議削弱諸侯王封地。這些使得吳王劉濞怨恨之餘又添恐慌,遂暗地勾結其他諸侯王以及閩越、匈奴等,伺機叛亂。鄒陽微有察覺,寫下《諫吳王書》進行規勸。因他是吳王門客,其時叛亂尚未發動,所以只能隱晦曲折地加以勸說,文多隱語,常於言外見意。儘管如此,在文中他還是不無憂慮地指出,如若輕舉妄動,“則我吳遺嗣,不可期於世矣。”從《諫吳王書》可以看出,鄒陽既有維護諸侯王地位的動機,又見微知著地認識到中央集權的不可逆轉,具有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這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了,戰國遊士的風氣已不能照舊存在下去。然而吳王劉濞剛愎自用,利令智昏,一意孤行,於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聯合楚、趙、膠西、膠東、淄川、濟南六國諸侯王,以“誅晁錯、清君側”爲名,發動了“七國之亂”,但很快被漢兵打敗,身死國破。 鄒陽勸諫吳王后不久,即與枚乘、嚴忌離開吳國,來到待士甚厚的樑國。樑孝王劉武爲漢景帝同母弟,原爲代王,後改封淮陽王,於公元前168年又改封爲樑王。因仁慈孝順,被追諡爲孝王,後人稱之爲樑孝王。在七國之亂時,樑孝王旗幟鮮明地支持中央,爲維護西漢王朝的統一立下了大功。樑孝王因功勞顯赫,再加之受竇太后的寵愛,被授予天子旌旗,權勢“擬於天子”。因此故,他動了謀求帝嗣的野心,大力招賢納士,天下文人名士也齊趨樑國,鄒陽與公孫詭、羊勝、枚乘、司馬相如等都成了座上客。在羊勝、公孫詭等人的慫恿、策劃下,樑孝王在謀求帝嗣上採取了一系列實際行動。不過,這受到漢大臣袁盎等人的強烈反對,樑孝王盛怒之下,派人刺殺了袁盎及其他與議大臣十餘人。 鄒陽死後,歸葬故里臨淄。在清朝咸豐元年(1851)正月,臨淄知縣鄒崇孟立漢鄒陽故里碑。《臨淄縣誌》有記載:“鄒陽故里,在辛店莊,有碑尚存。”碑文曰:“大清咸豐元年正月,‘漢鄒陽故里’,臨淄縣知縣鄒崇孟”。後人有詩曰:“招賢納士漢樑王,善辯鄒陽是智囊;總有小人羊勝妒,一腔血淚著華章。” 上書洗冤 起初,樑孝王謀議殺袁盎等大臣時,鄒陽持反對態度。羊勝、公孫詭本來嫉妒鄒陽之才,於是就利用機會向樑王進讒言,導致鄒陽下獄論死。鄒陽“恐死而負累”,留下惡名,爲後人所詬病,就從獄中上書樑孝王,即《獄中上樑孝王書》,以自我表白。這是一篇爲自己辯誣的作品,當是時,鄒陽“情至窘迫”(《古文觀止·鄒陽獄中上樑孝王書》文後評語),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一方面是樑孝王聽信讒言將其下獄,若直說自己無罪,則等於直斥樑王昏聵,處境將更爲不利。 另一方面,若不將樑孝王偏信讒言說明,則又無以自白無辜。爲此,鄒陽採用了高超的表達技巧,首先拈出“忠無不報,信不見疑”,從“忠、信”二字入手,避開正面指斥,廣徵史實,論“讒毀”之禍,表述自己“忠信”的心跡。接着,從知人與不知人處落墨,說明要知人就不能聽信讒言,而應警惕黨人橫恣的道理。最後,用大量古代君臣遇合的事例爲證,勸諫樑孝王真正信用賢才,“不牽乎卑亂之語,不奪乎衆多之口”,如此天下士人才能真正爲所用。該文比物連類,文采飛揚,詞多偶儷,語意層見覆出,情意懇懇;又鋪張揚厲,意多慷慨,有足悲者,給人以戰國縱橫家的韻致。雖然文章所論忠信,觀念陳舊,但仍不失爲一篇千古名文,後被收入《古文觀止》。 樑孝王看到鄒陽的上書大受感動,馬上釋其出獄,並向他深詞謝罪。當時,樑孝王派人刺殺袁盎等大臣的陰謀已經敗露,招致漢朝大臣千夫所指,也引起景帝不滿。羊勝、公孫詭被迫自殺,樑孝王也膽顫心驚,深恐朝廷追究。在這危急關頭,樑孝王覺得鄒陽可用,就令其攜帶千金,設法不讓朝廷追究自己的責任。鄒陽受命後,首先找到以奇計見稱的齊人王先生。受其指點,他趕赴長安,見到景帝王皇后之兄王長君。鄒陽雖爲樑孝王說項,卻處處站在王長君的角度以利害出之,危言聳聽,終於說服了他。然後王長君出面,說服景帝不再追究此事。
鄒陽,散文家,齊人,是西漢時期很有名望的文學家。文帝時,爲吳王劉濞門客,以文辯著名於世。吳王陰謀叛亂,鄒陽上書諫止,吳王不聽,因此與枚乘、嚴忌等離吳去樑,爲景帝少弟樑孝王門客。鄒陽“爲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後被人誣陷入獄,險被處死。他在獄中上書樑孝王,表白自己的心跡。樑孝王見書大悅,立命釋放,並尊爲上客。鄒陽有文七篇,現存兩篇,即《上書吳王》、《於獄中上書自明》。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