軼事典故:“犬子”的由來
作者:佚名
“犬子”本是司馬相如的小名,後來竟巍巍然成了對自己兒子的謙稱。怎麼回事呢?
據太史公《史記》的記載,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也就是說“犬子”其實是他的乳名,或者名字。就像“二毛”、“小胖”之類,難登大雅之堂。他長大後,也覺得名字不好聽,加上又仰慕藺相如的爲人,自己便更名爲相如。
最開始,“犬子”之稱,其實並無小名之意,只是司馬相如的父母爲了小兒好養活,便特意選一個低賤的字詞爲之命名,以遠離鬼魅,但因爲司馬相如長大後自己改了名字,“犬子”才成了小名。
隨着司馬相如的成名,“犬子”也不斷爲人所知。自此而後,因爲司馬相如的巨大歷史以及文化影響,人們謙稱自家兒郎,便紛紛用上了“犬子”一詞,爭相仿效,附庸風雅,竟一時蔚然成風,堂堂皇傳至於今日,成爲中國人日常用語之不自覺習慣。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巴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人,一說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漢大辭賦家。司馬相如是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是西漢盛世漢武帝時期偉大的文學家、傑出的政治家。景帝時爲武騎常侍,因病免。工辭賦,其代表作品爲《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爲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爲賦聖和“辭宗”。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爲流傳。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中還把二人放在一個專節里加以評述,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