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爲政舉措

作者:佚名 政治 政通人和 任用酷吏讓武則天背上了罵名,在武則天的統治穩定之後,武則天開始啓用酷吏。爲鞏固統治,武則天使用嚴酷手段。爲掌握國家統治大權,她毒死了已立爲太子的親生兒子。稱帝第二年,武則天便用兩大酷吏之一的來俊臣殺了另一個酷吏周興;至萬歲通天二年(697年),殺死來俊臣,結束了酷吏政治。 在用人上,武則天爲了奪取政權,維護統治,任用酷吏打擊反對派;但是武則天還任用了很多賢臣來治理天下,武則天作爲一個政治家在歷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稱,武則天一朝號稱“君子滿朝”婁師德,狄仁傑等著名的賢臣均在其列,後來的“開元賢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則天時期提拔起來的。武則天善於用人還體現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創新,她改革科舉,提高進士科的地位;舉行殿試;開創武舉、自舉、試官等多種制度,讓大批出身寒門的子弟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資治通鑑》評價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竟爲之用”。 武周都城 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以洛陽爲東都。此後高宗頻繁往返於兩都之間,直至在洛陽病死。武則天年684遷都洛陽,改洛陽爲神都,建立武周,705年唐中宗復辟,還都京師長安。她稱帝期間,除了長安元年(701年)十月至長安三年(703年)十月住在長安外,一直居住在洛陽。 武則天爲何選擇洛陽作爲武周的政治中心?司馬光解釋說:武則天害死王皇后、蕭淑妃以後,“數見王、蕭爲祟,被髮瀝血如死時狀。後徙居蓬萊宮,復見之,故多在洛陽,終身不歸長安”《舊唐書》亦載:“後則天頻見王、蕭二庶人披髮瀝血,如死時狀。武后惡之,禱以巫祝,又移居蓬萊宮,復見,故多在東都。”其實,這並不符合事實。王、蕭兩人死於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此時距武則天定都洛陽,已近二十年。況且,武則天稱帝后,仍然在長安住了兩年。因此,僅僅以王、蕭兩人之死來解釋武則天定都洛陽,難免有牽強附會之嫌。 陳寅恪先生則認爲:“夫帝王之由長安遷居洛陽,除別有政治及娛樂等原因,如隋煬帝、武則天等茲不論外,其中尚有一主因……即經濟供給之原因是也。” ,陳寅恪先生之說很有道理,武則天定都洛陽是由當時的政治、經濟形勢以及洛陽的地理形勢決定的,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首先,就政治原因而言,武則天定都洛陽是爲了與李唐王朝分庭抗禮,近而實現改朝換代的心願。 武則天爲定都洛陽進行了一系列的精心準備。光宅元年(684年)九月,改東都爲神都。688年,建明堂,四月,武承嗣命令同泰將僞造的刻有“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字樣的白石進獻武則天。五月,武氏受“寶圖”,事南郊,告謝昊天,御明堂,命諸州都督、刺史及宗室、外戚於拜洛前十日雲集神都。七月,更命“寶圖”爲“大授神圖”,封洛水爲顯聖,加特進,並立廟。永昌元年(689年)正月,武則天親享明堂,大赦天下。次年正月,又享明堂,並依周制建子月爲正月,以“曌”字爲名。七月,頒《大雲經》於天下。九月,革唐命,改國號爲周,改元天授,在洛陽立武氏七廟。天授二年(691年)七月,“徙關內雍、同等九州戶數十萬以實洛陽”。 洛陽在政治上對武則天的重要性,還可以從徐敬業起兵時魏思溫的言論中窺見一斑。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徐敬業等以匡復廬陵王爲藉口,起兵反對武則天。當時,魏思溫建議徐敬業:“明公以匡復爲辭,宜率大衆鼓行而進,直指洛陽,則天下知公志在勤王,四面響應矣。”遺憾的是,徐敬業沒有采納魏氏的建議,結果兵敗身死。陳嶽論及此事,嘆息道:“敬業未能用魏思溫之策,直指河、洛,專以匡復爲事,縱軍敗身戮,亦忠義在焉。而妄希金陵王氣,是真爲叛逆,不敗何待!”由此可見,洛陽對於武則天之重要,它實際上是武則天的政治大本營。 軍事 在軍事上,武則天時期基本維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由於武則天稱帝前後殺了一大批能征慣戰的宿將名帥,更由於均田制的逐漸瓦解,使得府兵減少,國家防禦力量較弱,“好鐵不打釘,好漢不當兵”即由那時而來,導致在一段時間內對外戰爭頻頻失利,隨着統治的穩定又逐漸挽回了頹勢。 在西北,唐朝與吐蕃爲爭奪西域烽煙不息,安西四鎮時置時罷,高宗啓用裴行儉經略西域,於調露元年(679年)重置四鎮。垂拱三年(687年),正當武后忙於篡位時,吐蕃又佔領了安西四鎮,其前鋒直達敦煌。武后稱帝后的長壽元年(692年),武則天派王孝傑率軍收復安西四鎮,並遣軍常駐,從而結束了唐蕃在西域反覆爭奪的局面。 在北方,東突厥在唐太宗時期本來已經被滅,唐高宗在位時期突厥復興。調露元年(679年)十月,單于大都護府下屬突厥酋長阿史德溫傅、奉職率所轄二部反唐,和唐朝重新爆發了戰爭,雙方互有勝敗。武則天稱帝前,抗擊突厥的大將程務挺因替裴炎申辯被武則天殺死,突厥的入侵更加猖獗。武則天稱帝后第5年,即天冊萬歲元年(695年)十月,篡位的默啜可汗爲了爭取中原王朝支持遣使請降,武則天冊授他爲左衛大將軍、歸國公。後來默啜因幫助平定契丹有功而被封“頡跌利施大單于”、“立功報國可汗”。萬歲通天二年(697年)三月,武則天應默啜之請,將六州降戶數千帳送交默啜,並給他谷種4萬斛、雜彩5萬段、農具3千件、鐵4萬斤。聖曆元年(698年)六月,武則天命內侄武延秀前往突厥,準備娶默啜女爲妃。默啜以武延秀非李氏爲由不但不允婚,反而將其拘留,並揚言要用武力幫助李氏恢復唐朝。武則天起先命其內侄武重規等領兵45萬反擊默啜,但毫無成效。武則天不得已立其子廬陵王李顯爲皇太子,又任命李顯爲河北道元帥,招募士兵討伐突厥;但實際領兵出征的是副元帥狄仁傑。默啜得知唐朝大軍將出發,即將從趙州、定州掠奪的男女八九萬人全部殺死,一路殘殺百姓,飽掠而去。一些大將雖擁有重兵卻不敢逼近默啜。狄仁傑領兵10萬,到趙州時突厥人已經撤退,他一面安撫百姓,又嚴令部兵不得侵擾百姓,河北纔算安定。此後默啜恃強一再侵擾中原北邊,採取時和時戰的策略,雙方關係時好時壞。 在東北,武則天時期契丹崛起,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因營州都督趙文翽暴虐無道,契丹人松漠都督李盡忠,和舊城州刺史孫萬榮起兵反周,進攻河北地區。武則天三次派兵討伐,損兵折將,在奚和突厥幫助下才得平定,由此不難看出武則天時期軍事上的總體表現不及唐太宗時期。 長安二年(702年),武則天於庭州置北庭都護府(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取代金山都護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隸屬於安西都護府,鞏固了唐朝中央政府對西域地區的管轄。 經濟 武則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賦斂、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張以保障農時;在其執政的半個世紀中,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戶口數永徽三年(652年)爲380萬戶,到武則天退位的神龍元年(705年)增長到615萬戶。此時均田制開始瓦解,民戶逃亡現象開始普遍,武則天對此採取了相對寬容的政策,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不過民戶逃亡也使政府稅收受到了損失,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武則天爲了稱帝尊崇佛教,大修廟宇,建造規模宏大的明堂、天堂,這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武則天(624年-705年),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爲唐朝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後宮爲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媚娘,唐高宗時初爲昭儀,後爲皇后,尊號爲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爲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後自立爲皇帝,定洛陽爲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後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諡號爲則天皇后,天寶八載(749年),加諡則天順聖皇后。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 © 2017 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